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模拟试题 >> 工学类 >> 网络操作系统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5年自考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及答案(五)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 2015年6月7日 ] 【大 中 小】

  参考答案

  一、1. D 2.C 3.C 4.B 5.D 6.C 7.B 8.C 9.D 10. D 11. B 12.D 13.C 14.B 15.B 16.B 17.C 18. B 19.D 20.C

  二、21.信息 22.执行控制子系统

  23.决策 24.结构化扁平化

  25.通用软件专用软件 26.覆盖范围城域网

  27.层次模型关系模型 28.组织方式

  29.主要决策者 30.统一建模语言(UML)

  31.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32.逻辑方案

  33.规范地由数据流程图导出初始模块结构图 34.输出类型输出格式

  35.柔性化

  三、36.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系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37.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表示的是网络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拓扑结构的设计是各种网络协议的实现基础,对网络的效率、可靠性、通信成本等都有很大影响。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38.模块是指独立命名并且拥有明确定义的实体。系统中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模块。根据模块功能具体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逻辑模块和物理模块。

  39. bugs在程序设计的开发中意思是指因忽略导致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很微小的,也可能是灾难性的。软件臭虫( bugs)和缺陷等问题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灾难后的应急救援、资源备份也是必要的。

  40.数据流程图是以图形方式出现的,对于每个图形符号,将通过表格和文字的描述定义它们的细节,而这些描述和定义所组成的集合就是数据字典。

  四、41.简述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具体地说:一方面,组织的目标决定着信息系统的目标,组织的变化以及企业外界环境商业需求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的竞争范围,提高为顾客服务的水平。

  42.简述E-R图的主要优点。

  (1)清楚地描述了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2)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以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并且这种转移方法非常简单。

  (3)有方法可以证明,通过这种转化形成的模型是符合规范化的。

  43.简述生命周期法形成的主要文档。(P76)

  生命周期阶段阶段性成果说明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报告司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初步调查及技术、经济、社会可行性研究。提出项目管理计划并获批准。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报告

  (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等)解决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详细调查、组织结构与功

  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研究并确定新系统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设计说明、数据库

  设计、代码设计)解决新系统“怎么做”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功能结构设

  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研究并确定新系统物理设计方案。

  系统实施程序、测试报告、用户使用说明书等安装硬件和软件、程序编写、系统测试、人员培训、系统试用,并转换为新系统。

  系统运行与维护进行记录、修改记录等系统运行后,对系统进行监控、评估

  44.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系统分析阶段,产生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确定新系统目标。

  (2)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式。

  (3)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关系。

  (4)确定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45.人机对话设计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对话设计以用户需要为先。

  (2)对话设计的实质是信息交换。

  (3)对话设计友好性强。

  五、46. (P139) (1)①概念结构设计阶段②物理结构设计阶段③数据流程图④局部E-R图设计⑤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

  ( P142) (2)具体的规范化水平由弱到强依次为:

  ①数据表中的每一个属性都应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数据元素),在同一个表中,不能出现重复的数据项。

  ②每个非主码属性都由主码惟一决定。来源:考试大

  ③每个非主码属性都不依赖于其它的非主码属性。

首页 1 2 3 4 尾页
责编:xiej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