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11.《清洁生产法》对生产者规定的指导性要求包括( BCD )
A.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B.有关建设和设计活动应当优先考虑清洁生产
C.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应当采取清洁生产措施 D.一般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E.减少包括材料的过程中的过度使用和包装性废物的生产
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了对生产经营者实施清洁生产的要求,按照强制力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指导性规范、自愿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三种。
第一,指导性规范。是不附带消极法律后果(即无须承担法律责任)的选择性行为模式。包括:有关建设和设计活动应当优先考虑清洁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应当采取清洁生产措施;一般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等。
第二,自愿性规范。是不附带任何法律义务且具有积极法律后果(以政府奖励、表彰等形式表现)的选择性行为模式。主要目的在于鼓励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改善企业及产品形象,同时,可以相应地依照有关规定得到奖励和享受政策优惠。
第三,强制性规范。是附带消极法律后果(违反将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模式。强制性规范要求生产经营者必须履行下列义务。对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性废物的产生,对部分产品和包装要实行标识和强制回收;生产、销售被列入强制回收止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在产品报废和包装物使用后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违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贸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罚款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者,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法律规定应当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违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
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的向公众公开信息包括( ACD )
A.环评开始阶段 B.环评报告制作阶段 C.环评进行阶段D.环评审批阶段 E.环评报告提交阶段
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的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包括( ABCDE )
A.公众意见 B.咨询专家意见 C.座谈会 D.论证会 E.听证会
14.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可分为( ABCD )
A.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B.重大环境事件 C.较大环境事件 D.一般环境事件 E.轻微环境事件
15.根据我国环保法律的规定,应当承担限期治理责任的排污者包括( ABD )
A.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者 B.处于风景名胜区的排污超标者C.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但排污未超标者
D.位于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设施排污超标者E.未进行三同时的排污者
16.对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可以进行何种处罚( ABDE )
A.加收超标排污费 B.责令停产 C.继续限期治理 D.关闭 E.罚款
17.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终止条件有( ABCDE )
A.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解除 B.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经降至规定限值内
C.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D.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E.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18.经济制裁普遍采取的形式是( BCD )
A.罚款 B.税收 C.低息贷款 D.财政援助 E.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