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A 5.C 6. C 7. C 8. A 9..B 10. B 11.D 12.B 13.A 14.B 15.D
二.辨析题
16.正确。正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是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17.错误。成功语言学习者在注意语言形式的同时,重视语言意义的学习。而不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只关注其中的一个方面。成功语言学习者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学习语言的形式,什么时候应该在交际中练习运用这些语言形式,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这种在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自由转换的能力对成功语言学习非常重要。
18. 错误。首先,学习策略没有好与坏之分,不能为学习策略贴上“好”或“坏”的标签。学习策略只有对学习者适合与否,对学习任务适合与否之分。因此,不能说某种学习策略是积极的,某种学习策略是消极的。第二,死记硬背在有些时候对有些学习者是有效的,它也是一种方法,脱离了具体学习者和学习活动,不能说这一定是无效的学习策略。当然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的语言形式,要辅以其他方式学习加以灵活运用,才不会因为脱离语境而不能正确运用。
19. 错误。语言学习不成功者所用学习策略数量并不一定少于成功者。但学习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其学习策略除了数量外,他们还能够关注语言形式、关注交际 (功能操练)、积极参与学习任务、认识学习的过程、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灵活运用策略。
三.简答题
20.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输入信
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英语课堂提问是体现中学英语课的实践性特征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启发和诱导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可以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上,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具备正确、灵活地使用所学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
21. 一份合格的试卷必须恰当地分配题目的难易比例,畸轻畸重的试卷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学
生的实际状况。而且试卷的难易度还应兼顾全体学生的平均状况,重点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偏题、怪题是应该努力避免的。一般情况下,考试的平均难度可掌握在0.7—0.75之间,即中等难度,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为主的试题,宜占据60%左右;稍难或稍易的试题各占10%左右;最难和最易的题不宜超过10%。
22. (1)需要评价;(2)诊断与修订;(3)比较与选择;(4)了解目标达成效益;(5)判断成效;综上所述,课程评价在课程内容的规划中具有导向功能,在课程方案的设置中具有择优功能,在课程系统的合理化过程中具有催化功能。这些功能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课程评价最为突出。
23. 按照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岗位的需要,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实践先进实用的英语教学方法,获得英语学科的专业语言知识和英语教育的专门理论技能,在坚守职业道德、开展自主教学,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教素质,逐渐成为一个“专家教师”,取得专业地位。
四、论述题
24. 作为英语教学科研的第一步,课题选择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它直接关系到一项科研项目是否具有价值,能否顺利开展,能否获得成功。课题选择必须实事求是地立足于现有的学术水平,这对初中英语教师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凡事往往欲速则不达,有时选题看起来高深莫测,但如果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不够,反而会被选题所困扰。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还是要充分运用创新思维,瞄准教学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切实遵循“价值、创新、可行”三结合的原则去投入教学科研。“价值”准则是指研究课题能为英语教师改革和教学实践服务,它决定了选题的方向性。价值准则包括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两个方面。应该选择当前英语教学中最迫切、最急待解决、最关键性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创新”准则,应当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即“独创性”,就是别人未曾研究过的课题;“独特性”,就是从已有研究的其他不同角度去研究;“变化性”,就是改变甚至推翻以往研究的结论。创新的课题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质:一是具有时代感,二是内容新,三是角度新。“可行”准则,是指在选题过程中必须考虑研究课题实现的可能性,也就是自己是否具备完成科研课题的主客观条件。选择课题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知识基础、专业特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教学科研的经验、兴趣偏向和可用时间,可依靠的各种资料、信息、辅助条件等,从而选择那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适合自身去完成的课题。
25在确定课程评价的原则时, “为何要评”和“谁来评价”的问题体现着评价的目的性和主体
性,必须作为评价原则的重中之重去把握。因而,课程评价的原则主要有这样三点:一是“主体性原则”,在评价的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体现“自评者”的主体性,不间断地深入参与到评价之中,在不同的课程阶段扮演不同的评价角色,从而始终体现出自身在整个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地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角色。二是“共建性原则”,评价的整个活动中,从评价目标的确立、评价活动的组织到评价结果的报告,都不是某一方的“单向度意见”,而是综合了自评与他评、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有关方面的各种判断,这就形成了一个共同评价的平台,也得出了一种共同建造的结论,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提高信度和效度,才能真正获得评价对实践所应发挥的指导、推进作用。三是“个性化原则”,不是用一个尺度、一种方法去衡量所有课程、衡量课程的各个侧面、衡量发展变化中的课程,那样的话,评价就是僵死的、机械的、单调的。所谓“个性化”就是要有多样性、变化性、针对性、灵活性,要立足于“发展”,在纵向对比和横向参照上开展评价,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实施评价,做到一课一评、一人一评、一时一评,最终万宗归流,在切实的教学效果上得出结论。
五.教案参考步骤
词汇教学要从运用的角度、而不是从定义的角度出发。词汇教学要与技能相结合,不主张单纯地靠带读、讲解、举例,应避免直接教授词汇。词汇教学应在上下文中、在创建的情景中完成,而不能孤立地为教而教,例如: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去领悟,看图画写单词,将图画和单词或短语连线配对,填空,排序,将词汇分类,等等。
2 一般教学活动
单词教学前 |
单词教学中 |
单词教学后 |
1.通过预习,发现问题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3.布置任务,明确目标 |
1.自读,教师纠正 2.实物教学 3.图片教学 4.表演教学(用表演动作演示) 5.举例法 6.通过上下文教单词 7.翻译法 8.分类法 9.英语解释 |
1.表格记忆法 2.收集相关词例 3.从课文中复习所学生词 4.从课外读物中增加在不同情境的相遇频率 5.字谜练习 6.小测验 |
3 常见的教学设计
3.1 利用实物、图片呈现词汇
利用实物、图片呈现新词汇既形象、生动,又可节约时间,同时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2利用构词法教词汇
构词法通常指合成词和派生词。学生在学习、积累了一定量的构词法的知识后,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他们能够运用已知的构词规则学会许多新词。在词汇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补充一些构词法的知识或规则,对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以记忆词义都十分有益。
3.3通过语境教词汇
词汇教学不宜脱离句和语篇而孤立地让学生读、译、背词汇表。新教材主张在语境中讲解新单词,并且尽量用英语讲解,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一个特定的语境是一种具体的情况,例如,在一个故事中出现的一个生词,情节(上下文)本身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可能的意思,因为情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联想;在这样一个又具体又能产生联想的情境中教生词,它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很深,不仅容易懂,而且容易记忆。再则,在用中学的东西难忘。
3.4通过歌曲、谚语、成语、格言、绕口令、习语、说唱、诗歌、笑话、谜语、游戏等形式教授词汇
3.5 利用词汇的“相关性”教词汇
词汇的“相关性”可归纳成三种形式:
1)有相同特性的词组合在一起,按程度高低排序(arranging words on a cline)。例如,从“热”到“冷”的组词顺序为:boiling(酷热)→hot(热)→warm(暖和)→cool(凉爽)→cold(冷)→freezing(严寒)。再如,按频率排序的组词:always(总是)→usually(通常)→frequently (频繁地)→ often(经常)→sometimes (有时)→occasionally (偶尔)→seldom (很少)→never (从不)。
2)围绕中心词(headword)组合词。这是个从“总”到“分”的组合法,即 中心词为总,其下词为分。例如,thief(贼)为中心词,它的属下有若干:a pickpocket(小偷), a burglar(入室偷盗贼), a robber(抢劫犯), a smuggler(走私犯), a spy(间谍)。
3)按种类分类(classification)。例如,服务性行业的从业者(service)可分成:waiter/waitress(餐馆服务员),air hostess(空中小姐),tour guide(导游)等;知识分子(intellectual)可分成: doctor(医生),lawyer(律师),teacher(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