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
1. 朱利安:朱利安是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这是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2. 借鉴时代:19世纪,随着欧洲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欧美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当时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向国外派遣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考察大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的联系,忽视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入讨论。比较教育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借鉴时代”。
3. 萨德勒:萨德勒是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撰写了28卷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自1897~1914年陆续发表。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民族特性这个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对这个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向,特别是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5. 因素分析时代: 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比较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比较教育在方法上一改过去那种孤立的研究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的做法,开始密切联系各国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因素来分析研究各国的教育。在比较教育史上一般把这一时期称作“因素分析时代”
6. 人力资本理论: 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舒尔茨。该理论用结构功能主义观点揭示教育在培养和训练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功能;极力主张将人力视为一种资本,把教育投资当作人力投资,认为投资教育可以加速经济增长。这种理论有一种将人工具化的倾向,近年来受到了来自人文主义思想的批评。
7. 比较法: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8. 《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9. 《退役军人重新适应法》:1944年通过《退役军人重新适应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该法规定由联邦政府供给退役军人入学者以学费和生活费,促进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10. 赠地学院: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出现一种继续讲求实用原则的趋势,努力兴办工商业发展需要的农业和工艺学院。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给土地来辅助各州兴办农业和工艺学院,培养工农业专门人才,这种学院通称赠地学院。这是美国从本国实际出发所独创的,他对美国工农业的发展贡献很大。许多赠地学院后来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11. 单轨制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上下沟通,按照法律规定,美国公民不分男女、宗教信仰、民族、阶级,也不论居住地点和年龄,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生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这是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称为单轨制。
12. 导生制:19世纪初,英国国教会牧师贝尔和公谊会教徒兰卡斯特分别发明了著名的导生制、使一名教师在导生的帮助下,同时可教数百名学生。导生制的出现,为大众教育的开办者解决了经费和师资的不足问题,因而被誉为是一种廉价的教育制度,一时成为典范。
13. 第六学级: 是英国中等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个阶段,包括中学的最高两个年级,但其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往往要高得多。由于难以在第六学级和第六学级以前各年级这两个部分之间分配师资和教学设备,于是第六学级脱离学校而成为独立的机构――第六学级学院。第六学级学院的规模比学校第六学级大得多,师生比例合理,有完善的生活指导制度、及其广泛的选课范围以及比较灵活自由的课程组合和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这些为第六学级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14. 《罗宾斯报告》: 为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1961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以罗宾斯勋爵为主席的高等教育委员会,对英国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查,以确定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原则和发展规划。1963年,该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的报告,提出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应是“所有具备入学能力和资格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都应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建议大力扩充高等教育,《罗宾斯报告》的发表,正式揭开了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序幕。
15. 德国的综合中学:综合中学是德国教育改革的产物,它把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这三类中学综合在一起,兼有各类中学的教育使命。综合中学从组织结构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做一体化综合中学,一种叫做合作式综合中学。综合中学的校舍多为新建的,设备比较现代化。由于它把三类中学综合在一起,规模都很大,平行班很多,管理比较难。
16. 双元制: 是指企业和公立职业学校分工合作,在同一时间内培训同一批学徒。企业根据全国统一的培训规章,培训学徒掌握从事职业工作的技能。职业学校则主要是教授专业理论知识,促进和补充企业中的培训,加深和扩大普通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