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学前教育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模拟题及答案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14日]  【

  三、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20 分)

  1、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 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是根据 1929 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修订而成的,

  1936 年再次作了少许修正。(1 分)它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1分)它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1 分) 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特点。(2 分)

  2、乡镇中心幼儿园

  乡镇中心幼儿园 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一般由乡镇政府为主举办。(1 分)其任务是对本乡镇各村幼儿园起示范带头、辅导促进作用。(2 分)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核心, 房舍、 师资、 设备等条件一般比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于本乡镇各村的幼儿园。(2 分)

  3、预成论

  预成论一种沿自古代的儿童观,在中世纪与性恶论儿童观相并存,在社会中占据 统治地位。这种观点认为,新生婴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年化了,儿童与成人

  不应有重要区别。这种观点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别是后者)特点上 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和阶段性。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教育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爱好和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4、'白板说'

  '白板说' 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提出的观点,反对天赋观念,极为重视 教育的作用。(1 分)他认为人的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1分)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生长的环境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经验而成长 时,他的精神世界中才充满了各种观念,父母和教师就是使儿童的精神得以成长的 决定者。(1 分)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1 分)因此,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分)

  四、简答题(每题 7分,共 21分)

  1、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1)教儿宜早;(1分) (2)教子义方;(2分) (3)信而勿诳;(1分)

  (4)潜移默化;(1分) (5)量资循序;(1分) (6)有教有爱;(1分)

  2、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纲领。

  (1)目的论: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课程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书本万能的旧观念则形成 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

  (3)方法论: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2 分)

  3、十年动乱中,学前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遭到怎样的歪曲?

  主要表现在:

  (1)科学、合理的种种体育设施和措施都被当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予以批 判;(2 分)

  (2)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都被作为'智育第一'受到批判;(2 分)

  (3)德育的全部内容被代之以空头政治,日常的行为规范被代之以'极左'的政治口号。(2 分)

  (4)美育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表现,音乐、美术、文学都只能作为政治教育的工具,而不能作为美育的手段。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