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学前教育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9章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8日]  【

  四、论述题

  1、论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价值

  在于利用环境进行教育,即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

  ①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

  ②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③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积极态度

  ④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

  ⑤磨炼作用:对儿童来说,环境不仅仅表现为一种生存条件,还表现为一种客观要求,这种要求往往超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驱使儿童去适应它,从而表现出一种磨炼作用

  ⑥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指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某些不良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而得以弥补。

  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要求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引发符合教育目的与要求的行为,为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目标导向原则。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体现在环境中。

  2.发展适宜性原则。环境创设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儿童受益。

  3.幼儿参与的原则。给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的机会。这是幼儿学习行使自己权利的机会,可以发展幼儿表现能力,培养幼儿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

  4.经济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要追求低费用,高效益,避免成人化、高档化、宾馆化,幼儿园应该是儿童成长的乐园。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1.保障儿童的安全与健康

  环境的安全意味着幼儿园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把伤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幼儿园的选址要考虑远离污染,要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电线、开关等布置在幼儿伸手不可及的地方,暖气片要安装防护装置等。注意环境的安全,不能以限制儿童活动为主要途径。

  除了物质上的安全,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安全”,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合理的生活制度与要求等是使幼儿获得心理安全感的重要因素。长期生活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容易形成胆小、怯懦、缺乏自信。

  2.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首先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要有利于幼儿进行各种活动。不能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欣赏标准,过分讲究整齐、美观。幼儿园要有户外比较大的活动场地,要给幼儿能进行种植、饲养活动的场地。

  3.符合教育目标与要求

  幼儿园环境设计要考虑教育目标和要求,玩具不能是“看具”,要方便幼儿进行操作,给幼儿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

  4.适宜于社区文化背景与经济发展条件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考虑幼儿园所在的地区的文化背景,考虑当地的文化特点,把儿童熟悉的社会环境有效利用于幼儿园的环境之中。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景观,作为幼儿认识家乡、爱家乡教育的场所。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1、热爱、尊重儿童2、学会赏识儿童

  二)发展性原则

  1、情感发展的需要①建立友谊的需要②提供支持的需要③给予理解的需要

  2、心理发展的需要

  ①具体形象思维代替感知动作思维②独立性倾向日益明显

  三)参与性原则

  ①避免教师中心主义②培养学前儿童的主体意识

  四)开放性原则

  ①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心态来设计幼儿园的心理环境

  ②设计幼儿园心理环境应形成开放的环境系统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