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中央银行法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P31~32)
(1)中央银行法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2)中央银行法要经过国家的制定或者许可;
(3)中央银行法具有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保证其实施;
(4)中央银行法具有规范性,不论成文法还是不成文法,均要明确规定假定、处理、制裁三部分行为规则。
2. 简述中央银行实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答案:(P243~244)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给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的状况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金融业的监管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又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若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良好的金融秩序是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公平竞争是保护金融秩序和金融效率的重要条件。
(4)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
3. 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体制。
答案:(P55~56)
(1)领导的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0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1人,副行长若干人。
(2)领导的产生方式。《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0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3)领导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1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4. 简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选择的标准。
答案:(P103~104)
(1)可控性。即能为中央银行所控制和调节。
(2)可测性。即中央银行能迅速准确地得到有关中介目标的数据以便观察、分析和监测。
(3)相关性。即中介目标要与最终目标之间有密切的、稳定的、统计上的数量关系。
(4)抗干扰性。即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须是那些受外来因素和非政策因素干扰程度较低的经济变量。
(5)与经济、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上一篇:《中央银行概论》名词解释2
下一篇:自考《中央银行概论》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