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农业推广学习题》章节试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简述农业科技成果概念,种类及特点?
1.农业科技成果是指在农村经济范围内,通过一定时间的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在理论上有重要学术意义或生产上有实用价值,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经鉴定或实践证明的创造性的成果
2.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成果大类。
3.农业科技成果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 简述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和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
商品性
特异性
时效性
(2)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
区域适应性
效果的不稳定性
不可逆转的时序性
高度分散性
持续性
综合性和相关性
3、试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和要素。
(1)含义:
当某一农业科研成果通过实验研究达到计划的要求,并通过技术鉴定形成科技成果后,就要通过技术示范、推广等形式,使科技成果尽快在农业生产上普及应用,转化为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这一过程称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要素:
1.转化主体:包括应用成果生产的研究人员,各级推广人员以及保障这些人员从事转化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机构。
2.转化客体:被转化的具体技术成果它既是转化主体作用的对象,又是转化客体的采用对象
3.转化受体。即采用科技成果的生产者或单位。
4、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
产出成果(科研系统)——传播成果(转化系统)——采纳成果(生产应用系统)
第一阶段转化:基础理论——可利用的硬件和软件
第1次转化:如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经过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复实验,思维加工,得出基本原理和规律。
第2次转化: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先进的实验手段分析和组合——形成技术科学
第3次转化:技术科学——向应用科学转化——变成硬件和软件
第二阶段转化:硬件和软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硬件和软件——经过技术构成与诸生产力因素相配套,安装、调试和检验等操作——形成社会需要的产品。
第三阶段转化:科学技术转化人的内在因素:
一方面:产品转化为贷币。
另一方面:转化为生产者内在的因素——科技水平提高和科技意识增强,观念更新,达到由物质向精神飞跃。
5、简述农业科技成果成果质量要求、转化形态和转化本质。
质量要求:衡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有五条:即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几种形态:
1.物化形态(硬件):如:种子,疫苗,药品,农机具等
2.技术性产品:如:饲管技术,栽培技术,以非物化信息形态存在。推广形式:以技术入股方式,技术承包的方式。
3.技巧和技能:只能意会,难于言传,只有传授者亲自传授使用者才能掌握,
如:看苗诊断。再如:医科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经验欠缺,必须向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学习。多看多学。
4.服务性知识产品:难以物化和信息化,不能商品化(主要是社会效益)
如土地规划,农村发展规划,开发方案,动植物和生理指标。
转化本质:
1.是研制者、传播者、应用者结合过程。从研制者传到生产者手中,首先是人与人在认识上要达到统一,在工作上要做到有机结合,结合越早、越紧密、越广泛,效果越好。
2.是物技相结合的过程。成果转化必须与生产资料配套。没有必需物质投入作保证。成果难于转化或应用,也难于产生大的效益。实际上成果转化增加的效益是技术与物质科学结合结晶,是必需物质与生产资料再生产增值的过程。
3.是技术配套过程。任何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转化,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必然要与其他有关的的科学技术相配合、相配套。好品种要有好的栽培技术相配套,才能真正获得好的收成。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4.是与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相互结合过程。一项农业成果必须与这一地区环境和生产条件相适应。才能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并写出正确的定义。
(1)推广度:单项技术的推广程度,某项技术在实际中的分布状况。
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
凡一项农业应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度等于或超过指标20%,则判定该技术成果已推广。凡一项农业管理技术的推广度等于或超过50%,则判定该项软科学技术已被推广。
(2)推广率:评价多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程度指标
推广率=已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数/总成果数×100
(3)推广指数:综合反映推广技术状况的指标
推广指数=(推广率×推广度)
(4)产投比:衡量科技成果效益的指标
产投比=科技总产出/科技总投入
(5)转化率:表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程度,包括转化周期数和转化成果数。
a─成果数 t──正常转化周期 a0──实际转化成果数t0──实际转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