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课程与教学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7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章节习题:第8章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17日]  【

2017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章节习题:第8章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课程研究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

  (1)课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

  (2)课程的研究方法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整合。

  2、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1)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

  (2)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

  (3)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主体教育观

  3、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1)国际性与民族性是文化交往和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的特质。民族性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和文化个性。国际性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持续交往中所形成的民族和文化间性,这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理解的能力。

  (2)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又具有内的统一性。一方面,国际性领事于民族性。另一方面,民族性又依赖于国际性。

  4、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内涵

  在民族和文化交往中,多元主义价值观意味着基于多元价值标准对待民族和文化个性,尊重民族和文化差异,与此同时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展开持续和深入的交往,设身处地地理解异民族与异文化。

  5、教育的平等与教育的高质量关系

  (1)平等与高质量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

  (2)平等与高质量又是内在统一的。

  6、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关系

  (1)它们是各有其特殊规定的、两个不同的世界。科学世界是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

  (2)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又是内在统一的。第一、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第二、在特定条件下,科学世界又能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第三,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是历史地统一的。

  7、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1)人是主体,教育应当尊重并提升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2)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回归了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世界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

  (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所在的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为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

  (2)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3)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4)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

  (5)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9、中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成就与与问题

  成就:(1)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力求把“集权制”与“分权制”两种体制的优势整合起来。(2)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教材改革中的禁区。

  问题:(1)理论基础薄弱;(2)课程改革的价值观念有待于与国际接轨;(3)把课程改革局限于改教材;(4)课程行政管理上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视不够。

  10、中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未来方向

  (1)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要逐步与国际接轨。

  (2)课程改革要有充分的理论上和组织上准备。

  (3)课程改革要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学校的积极性,谋求“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4)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应参与课程改革的每一过程。

  (5)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既体现我国特色,又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