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 【 B 】
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B.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
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
2.《容忍与自由》一文认为“绝对之是”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D 】
A.喜同恶异的习惯心理
B.年轻气盛的偏激情绪
C.党同伐异的政治规律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3.“咬文嚼字”四字要求我们 【 D 】
A.在阅读作品时要仔细品味欣赏
B.在阅读作品时要严肃而挑剔
C.不要过于苛求别人的创作
D.在阅读和写作时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4.《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 C 】
A.“满招损,谦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5.《冯谖客孟尝君》写了三次弹铗、营就三窟,这种情节安排特点是 【 D 】
A.倒叙方式
B.前后呼应
C.抑扬交错
D.一波三折
6.《张中丞传后叙》所歌颂的三个正面人物是 【 D 】
A.张巡、许远、雷万春
B.张巡、许远、李翰”
C.张巡、许远、张籍
D.张巡、许远、南霁云
7.下列作品属于茅盾的作品的是 【 A 】
A.《蚀》、《林家铺子》
B.《寒夜》、《激流三部曲》
C.《文化苦旅》
D.《祝福》、《野草》
8.《种树郭橐驼传》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C 】
A.象征
B.侧写
C.类比
D.正写
9.《秋夜》中,象征着遭受蹂躏却抱有希望的弱者,并寄予了作者深切同情的是 【 C 】
A.夜的天空
B.枣树
C.小粉红花
D.小青虫
10.总体来说,《西湖七月半》描绘的是 【 A 】
A.明末杭州的西湖风光、世风民情
B.达官显贵的楼船歌舞、附庸风雅
C.市井百姓的呼群结队、赶凑热闹
D.文人雅士的扁舟轻幌、清高拔俗
11.《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 【 B 】
A.故居
B.“长宜子孙”四个字
C.亡姐
D.爱尔克的灯光
12.《蒹葭》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 B 】
A.借景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直抒胸臆
D.借比喻抒情
13.《饮酒》(其五)中,最富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 D 】
A.悠然见南山
B.飞鸟相与还
C.采菊东篱下
D.欲辩已忘言
14.唐代诗人中,作品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 【 B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15.统领《声声慢》全词举止、景物、心情的词句是 【 A 】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6.《再别康桥>中,象征着美好理想的事物是 【 C 】
A.河畔的金柳
B.康河的柔波
C.彩虹似的梦
D.别离的笙箫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象征着历史的祖国美好希望一再失落的是 【 B 】
A.“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B.“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C.“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D.“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
18.宝玉、黛玉“假情试探”的实质是 【 C 】
A.爱恋初生,互不了解
B.有了爱心,相互表白
C.爱得愈深,求得愈苛
D.疑虑重重,总不放心
19.《苦恼>中车夫姚纳的主要苦恼是 【 D 】
A.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B.物质生活十分贫困
C.儿子死了无依无靠
D.诉说苦恼无人肯昕
20.《金鲤鱼的百裥裙>聚焦百裥裙,却反映了金鲤鱼一生遭遇,这一整体构思特点属于【 B 】
A.侧面描写
B.以小见大
C.类比见义
D.象征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