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考试题:第2章
第二章 学习、教育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学习:是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2、学习过程:(1)荀子“闻—见—知—行”,尤其是强调“行”的重要性。
(2)梅耶:A、信息加工模式: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经过复述才有可能转入长时记忆。B、学习过程模式: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3、加涅(1965年)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不同,提出8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后在1971年分为6类(简答P35):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1)概念学习: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
(2)规则的学习:定律、定理的学习。如掌握“乘法交换律”。
4、根据学习方式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1)接受学习: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不需要自己去独立发现。
(2)发现学习:是指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3)意义学习: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
(4)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
5、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途径是同化。
6、根据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的不同也可以对学习进行分类,加涅的5类学习结果: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态度。
7、我国心理学界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将学习分成3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8、学习的作用:首先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其次,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受“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支配。再次,学习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9、学习的基本理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0、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联结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将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相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蝇”(泛化)
(2)桑代克的联结学习: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结,即S—R联结。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强化。
11、认知派的学习理论:早期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现代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认知建构理论。
(1)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苛勒提出顿悟说。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
(3)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与布鲁纳相反)
(4)认知建构理论: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
12、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提出潜伏学习概念;学习是头脑中形成的“认知地图”。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
13、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主张应关注、研究人的情感、态度、自我价值、自我概念等,反对把人的完整的心理特性人为地肢解、割裂开来。
14、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罗杰斯。(另一人本主义人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5、身心发展:即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身体发展是指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或到死亡的心理变化,是个体不断获得正常社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与品德的过程。
16、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与环境。
(1)遗传因素:德国彪勒、美国霍尔
(2)环境因素:美国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的环境中教育他们,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
17、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简答题P51):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不均衡性。
18、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2)前运演阶段(2岁—7岁);
(3)具体运演阶段(7岁—12岁);
(4)形式运演阶段(12岁以后)
19、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目前个体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一段差距。
20、人类学习的一般特点:社会特性、以语言为中介、能动性、既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发展性。
2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接受性(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间接性、方向性、连续性。
22、小学生学习的特点:直观—操作性,指导—模仿性,基础—再现性。
23、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叫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