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际市场营销学》第十一章
一、国际市场的价格种类
国际市场价格也被称为世界市场价格,是国际范围市场价格或其转化形态的货币表现,是指某种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一定时期内客观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这种价格包括:
(1)某些国际市场集散中心的商品市场价格。
(2)某些商品主要出口国具有代表性的出口价格。
(3)某些商品主要进口国具有代表性的进口价格。
(4)重要商品的拍卖价格、开标价格等。(如棉花进出口贸易)
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是指以国际贸易为主要商务活动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种类。最常见的有:
(1)成交价格。
(2)商品交易所价格。这类商品包括棉花、五金、粮食、咖啡、羊毛、可可、食糖、油、天然橡胶、皮革等。
(3)出口报价和参考价格。如钢材、化肥、塑料、木材等,往往有定期出口报价。
(4)其他价格。主要包括以拍卖方式出售的商品的价格、和开标价格。
二、国际市场价格的构成
国际市场价格由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
(1)生产成本。降低成本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A)对外直接投资,在目标市场国就地生产和销售,以减少运输成本。
B)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廉价的自然资源,通过降低原材料的成本来降低生产成本。
C)在劳动力相对廉价的地方生产产品,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来降低生产成本。
(2)流通费用。货物的流通费用分为两个部分:
A)外贸费用,主要由装运费、保险费、包装费构成。
B)在进口国市场上的经销费用。
(3)税金。关税是税金的主要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影响产品的最终价格。(如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关税税率为10%,而整车进口关税则为25%)
(4)利润。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决定了决定了最终产品价格。而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可以分为三类:
A)追求预期收益。运气收益包括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
B)追求最大利润。
C)适当的利润目标。
四、价格升级
价格升级通常是因为商品从一个国家出口到另一个国家的过程中附加了许多成本。价格升级指由于装运费、保险费、包装费、关税、较长的分销渠道、较高的中间商毛利、专门税费、行政管理费、汇率波动而导致终端零售价提高很多的情况。
五、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
(1)定价目标。定价目标是由国际市场营销目标决定的。营销目标通常分为四类:
A)回收成本或进入目标市场;
B)达到预期的利润或利润最大化。
C)稳定或扩大市场占有率。
D)应对主要竞争者。
(2)国际市场需求。供大于求时,定价下降,反之上升。服务因素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最为明显。
(3)竞争者的行为。国际营销定价中最难控制的因素是行业内竞争者对定价策略的反应。非价格竞争的途径有:提供方便及时的售后服务、同意延期或分期付款、优惠的折扣政策、无条件或者有附加条件的退货等。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包括政府影响和集团管制。公共政策主要的影响方式有:价格控制与管制和价格补贴。
A)价格控制与管制。价格控制与管制下的价格叫做管制价格,管制价格有多种表现方法,分别是:定价协议、价格安排、企业联盟、卡特尔、共同利益集团、利润联合体、许可证贸易、同业工会、领先定价、习惯定价和公司间非正式协议等。
B)价格补贴。政府的价格补贴可以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补贴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政府补贴的常见形式有:
1)政府对企业的出口金额直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或奖励。
2)对出口企业减免所得税,构成政府补贴。
3)对出口企业提供低息优惠贷款。
4)对出口企业进口机器设备减免关税。
5)对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提供国内补贴。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更替会导致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的增长和萎缩。
(6)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会使得商品的出口价格上涨。
(7)汇率波动和变化。国际贸易合同中的计价货币是影响实际价格的波动因素。
(8)垄断集团的影响。
(9)灰色市场。灰色市场也称平行进口或双轨进口,是指国家或地区间由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其主要表现为存在于正式授权的销售渠道之外的商品买卖关系。灰色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有价格差异。
六、国际市场定价方法
定价方法是企业为了在目标市场上实现自己的定价目标,给自己销售的商品或服务制定一个基本价格幅度和浮动幅度。国际市场产品的定价方法分为三种类型:即以成本为中心的定价、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定价和以竞争为中心的定价。
上一篇:自考《国际市场营销学》第十章
下一篇:自考《国际市场营销学》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