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是管理学类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保障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之一。由于社会保障学交叉学科的性质,该课程与其他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类课程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社会保障领域的基础知识体系,了解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政策体系框架,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及其他国家实施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与社会保障实践相关的基本技能,补充知识结构,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学习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性与思辨性、总结性与前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
(二) 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1. 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与模式;
2. 掌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3. 掌握社会保障各项制度的主要内容;
4. 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5. 比较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国家的实施现状;
6. 将上述内容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实践联系起来。
(三) 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与《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政治学》等多种课程相关的课程。学生在修学本课程前,应修完的课程是:《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一定的实践性,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配合。
教材的第5、6、7、8、9、10章是考核重点章,第2、3、4章是考核次重点章, 1、11、12章是考核一般章。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 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及其差异的形成,准确认知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准确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与原则,正确理解社会保障的目标、功能与意义。
重点问题:
1.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及框架
2.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难点:对制度公平性的讲授,使学生理解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统一
二、课程内容
1.1 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1.2 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
1.3 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1.4 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1.5 社会保障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 学者们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2. 社会保障学的理论框架构成
3. 社会保障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
4. 社会保障的功能
5. 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6. 社会保障对于民生保障和促进公平的意义
四、考核要求
1. 学者们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识记:社会保障;经济福利性。
领会:中外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界定的差异产生的原因;社会保障概念的必备要素;社会保障的三个层次。
2. 社会保障学的理论框架构成
领会:社会保障分别从什么角度理解属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保障理论框架的构成。
3. 社会保障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
领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总目标与分目标的关系;社会保障的功能。
4. 社会保障的功能
简单应用: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5. 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识记:筹资社会化;福利性;刚性发展;选择性
领会:社会保障的特征;社会化特征的表现;福利性特征的含义;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6. 社会保障对于民生保障和促进公平的意义
领会:社会保障的意义;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保障与就业的关系。
简单应用:理解社会保障对于保障民生的意义。
第2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社会保障的发展线索与发展规律,理解并把握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诸种因素,同时能够客观地看待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与改革取向,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进程。
重点:1.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脉络
2.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难点:讲授为什么德国是第一个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二、课程内容
2.1 概述
2.2 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2.3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2.4 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与改革
2.5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1. 社会保障的三大发展阶段
2. 慈善事业时代的三种形式
3. 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
4. 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和教训
5.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四、考核要求
1. 社会保障的三大发展阶段
领会: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四个因素分别从哪个方面影响制度的发展。
2. 慈善事业时代的三种形式
识记:宗教慈善;官办慈善;民办慈善;惩戒性
领会:《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历史地位及局限性;如何评价慈善事业时代及济贫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早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评价。
3. 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
识记:俾斯麦;立法先行;怀柔性
领会: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为什么德国是第一个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基本内容;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
简单应用:根据各国制度情况,分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
4. 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和教训
识记:福利病
领会: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国际教训;福利病产生的原因;福利国家改革的原因;福利国家改革的方式。
简单应用:理解及评价福利国家改革。
5.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识记:国家——单位保障制;公费医疗;五保制度;社会保障社会化
领会: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内容、特征及评价;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对改革的评价。
综合应用: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理解现阶段的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3章 社会保障的体系与模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涵义与目标,掌握政府主导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与民间及市场主办的补充保险的结构、基本内容及差异,在把握国情与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把握不同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与区别。
重点:1.了解社会保障体系构成
2.了解社会保障的不同模式,把握不同模式的特点和区别
难点:中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
二、课程内容
3.1 概述
3.2 社会保障体系
3.3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
1. 社会保障体系发展阶段
2. 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
3. 社会保障模式的内容
四、考核要求
1. 社会保障体系发展阶段
识记:社会保障体系
领会: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协调性的具体内容。
2. 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
识记: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领会:社会救助的特点;社会救助的重要性;社会保险的特点;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哪几个险种;社会福利的具体项目;社会福利的特点;补充保障有哪些形式;比较基本社会保障与补充社会保障的差异。
简单应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及特点。
3. 社会保障模式的内容
识记:社会保险型;福利国家型;强制储蓄型
领会:社会保险型模式的代表国家及特点;福利国家型模式的代表国家及特点;强制储蓄型模式的代表国家及特点;国家保险型模式的特点。
综合应用:比较分析不同社会保障模式的差异,比较分析同一种模式内不同国家制度的特点及差异。
第4章 社会保障的立法与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社会保障法制化的意义与价值,掌握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进程,熟悉社会保障管理模式与基本原则,明了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重点:1.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方式和管理模式,了解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变迁
2.社会保障立法的缘起,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现状
难点:社会保障基金的偿付能力分析
二、课程内容
4.1 概述
4.2 社会保障立法
4.3 社会保障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1. 社会保障法制化
2. 社会保障立法发展
3. 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四、考核要求
1. 社会保障法制化
识记:内在价值;外在价值
领会: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两种价值
2. 社会保障立法发展
识记:社会保障法
领会:社会保障法的缘起;现代社会保障法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保障法历史演变的阶段;社会保障法的本质;社会保障法的特征;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形式;社会保障法的内容;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构成;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现状;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趋势。
简单应用:社会保障立法理念的变化。
3. 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识记: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属地管理
领会:社会保障管理的几种模式;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综合应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问题。
第5章 养老保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养老保险的特征、原则及影响因素,掌握养老保险的责任承担模式、筹资模式、基金运行模式、缴费与给付模式,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对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发展有较深刻的把握与理解。
重点:了解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筹资模式、缴费模式等一般知识
熟悉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构成及主要内容
掌握养老保险制度的一般规则
难点:区别不同筹资模式和与之相对应的缴费模式
二、课程内容
5.1 概述
5.2 养老保险模式
5.3 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5.4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
三、考核知识点
1. 养老保险产生及发展
2. 养老保险模式
3. 养老保险的内容
4.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四、考核要求
1. 养老保险产生及发展
识记:养老保险
领会:养老保险产生的社会条件;养老保险的特征
简单应用:养老保险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因素。
2. 养老保险模式
识记:现收现付;完全积累;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缴费既定模式;给付既定模式;替代率;以支定收;以收定支
领会:养老保险的责任承担模式;养老保险的财务模式;社会统筹模式;个人账户模式;统账结合;给付既定模式;缴费既定模式;几种模式间的对应关系。
3. 养老保险的内容
识记:覆盖率;统筹层次
领会:世界各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基金来源、筹资方式、享受资格、待遇水平、基金运营、管理体制的差异性
4.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领会: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基金来源、筹资方式、基金运营、享受资格、待遇水平;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家庭保障功能减弱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如何理解养老金保值增值难。
简单应用: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综合应用:运用养老保险理论知识,分析中国养老保险领域的实际问题。
第6章 医疗保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医疗保险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社会功能及基本模式,掌握医疗保险涉及的主体关系及与其他医疗保障的关系,熟悉医疗保险的筹资方式、费用支付方式,同时对中国医疗保险的发展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重点:了解医疗保险的制度模式、筹资模式、缴费模式等一般知识
分析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问题及原因
难点:分析如何缓解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
6.1 概述
6.2 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
6.3 医疗保障模式
6.4 中国的医疗保障
三、考核知识点
1. 医疗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2. 医疗保险的费用支付方式
3. 医疗保险模式比较
4. 对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认识
四、考核要求
1. 医疗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识记:医疗保险
领会:医疗保险的概念及特征;医疗保险的待遇支付形式;医疗保险的主体及其关系;医疗保险产生的社会背景;医疗保险在全球发展趋势。
2. 医疗保险的费用支付方式
识记:预付制;后付制;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制
领会:医疗保险有哪些主体;医疗保险主体关系如何理解;不同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优缺点。
简单应用:不同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比较。
3. 医疗保险模式比较
识记: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强制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私营医疗保险模式
领会: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特征;强制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的特征;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特征;私营医疗保险模式的特征。
简单应用:不同医疗保险模式的差异。
4. 对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认识
识记: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
领会:传统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弊端;医疗保险改革的过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资金筹集、待遇水平;中国医疗保险体系的层次。
综合应用:运用医疗保险理论知识,分析中国医疗保险领域的实际问题,并理解中国2009年新医改的问题。
第7章 失业保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失业、失业保险及相关理论,熟悉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国内外的实践,理解失业保险的作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
重点:失业人口的界定与测量;失业保险的激励功能
难点:失业保险的发展趋势
二、课程内容
7.1 概述
7.2 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
7.3 国外失业保险
7.4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三、考核知识点
1. 失业的测量与类型
2. 失业保险的内容
3. 发达国家的失业保险
4.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四、考核要求
1. 失业的测量与类型
识记:失业;劳动力参与率;自愿失业;显性失业;隐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领会:失业的概念;失业的测量;失业的统计;失业的类型;失业的理论;不同失业理论主张的消除失业的政策
2. 失业保险的内容
领会:失业保险的目标与功能;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的管理。
简单应用:失业保险目标的转变。
3. 发达国家的失业保险
领会:各国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资金来源、享受条件、待遇水平、管理;各国失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各国失业保险发展的改革趋势。
4.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领会: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失业保险未来的发展方向。
简单应用:中国失业人口的类型及特点。
综合应用:运用失业保险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失业保险领域的实际问题。
第8章 工伤保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工伤保险的概念、原则、特征等基本知识,掌握工伤保险的主要模式,熟悉工伤保险的基本内容及中国的工伤保险制度。
重点:工伤保险的主要模式;中国工伤保险制度
难点:工伤的认定;工伤保险待遇确定
二、课程内容
8.1 概述
8.2 工伤保险的基本内容
8.3 工伤保险的主要模式
8.4 中国工伤保险
三、考核知识点
1. 工伤和工伤保险
2. 工伤鉴定
3. 工伤保险待遇
4.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
四、考核要求
1. 工伤和工伤保险
识记:工伤;工伤保险;无过失补偿原则
领会:工伤保险的概念;工伤责任认定的阶段;工伤保险的特点和原则;工伤保险的作用。
简单应用:世界范围内工伤保险的发展趋势。
2. 工伤鉴定
识记:职业病;工伤鉴定
领会:工伤事故的范围;职业病的范围;工伤鉴定的方法;工伤保险医疗待遇;工伤保险伤残待遇;工伤保险死亡待遇;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筹集方式、费率;工伤预防与康复的含义;工伤保险的几种不同模式。
3. 工伤保险待遇
识记:差别费率;浮动费率;工伤预防;职业康复
领会:工伤保险医疗待遇;工伤保险伤残待遇;工伤保险死亡待遇;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筹集方式、费率;工伤预防与康复的含义;工伤保险的几种不同模式。
4.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
识记:工伤保险条例
领会:中国工伤保险法律体系的发展;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目的、原则、实施范围、基金、工伤认定的程序、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监督管理。
综合应用:运用工伤保险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伤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第9章 社会救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社会救助、贫困问题等基本理论,熟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制度、灾害救助制度等的目标、原则及基本内容。
重点:1.了解社会救助、贫困问题的基本理论
2.熟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制度、灾害救助制度的目标、原则
难点:分析现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
9.1 概述
9.2 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
9.3 最低生活保障
9.4 农村五保制度
9.5 灾害救助
三、考核知识点
1. 社会救助概述
2. 救助标准确定方法
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 农村五保制度
5. 灾害救助
四、考核要求
1. 社会救助概述
识记:社会救助
领会:社会救助的含义;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社会救助的功能。
2. 救助标准确定方法
识记:市场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
领会:社会救助的体系;社会救助对象的差异;确定社会救助标准的方法。
简单应用:中国社会救助标准是如何确立的。
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识记:最低生活保障;家计调查
领会: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原则;最低生活保障的建立和发展;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保障标准、申领程序。
简单应用: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效果。
综合应用: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4. 农村五保制度
领会:农村五保制度的发展;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
5. 灾害救助
识记:灾害救助
领会:灾害救助的含义;灾害救助的特征;灾害救助的内容。
简单应用:灾害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作用
第10章 社会福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社会福利的内涵、特征及结构,熟悉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等基本福利制度,掌握这些福利制度的运行规则。
重点:1.系统掌握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及教育福利、住房福利的内容
2.了解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现状及问题
难点:如何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和残疾人福利制度
二、课程内容
10.1 概述
10.2 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
10.3 老年人福利
10.4 残疾人福利
10.5 妇女儿童福利
三、考核知识点
1. 社会福利概述
2. 社会福利的内容
3. 老年人福利
4. 残疾人福利
5. 妇女儿童福利
四、考核要求
1. 社会福利概述
识记:社会福利
领会:社会福利的概念;社会福利的特征;社会福利的功能
2. 社会福利的内容
领会:社会福利的框架;社会福利的形式;社会福利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简单应用:社会福利的保障作用。
3. 老年人福利
识记:老年人福利
领会: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福利的关系;老年人的福利需求;老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中国老年人福利的内容
综合应用:老年人福利保障应注意的问题。
4. 残疾人福利
识记:残疾人福利;残疾康复
领会:中国残疾人福利的主要内容
5. 妇女儿童福利
领会:妇女儿童福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广义与狭义的儿童福利;中国妇女儿童福利的主要内容。
简单应用:儿童福利在不同国家的差异。
第11章 军人保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当了解军人保障概念及其制度框架,把握军人保障制度的特殊性及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独特地位,熟悉军人抚恤、军人保险、军人福利等军人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重点:军人保障的内容
难点:军人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
二、课程内容
11.1 概述
11.2 军人抚恤优待
11.3 军人保险
11.4 其他军人保障
三、考核知识点
1. 军人保障概述
2. 军人抚恤优待
3. 军人保险制度
4. 安置保障
四、考核要求
1. 军人保障概述
识记:军人保障
领会:军人保障的概念;军人保障的特征;军人保障制度的框架。
2. 军人抚恤优待
识记:抚恤;优待
领会:可享受死亡抚恤、残疾抚恤的情形;优待的内容
3. 军人保险制度
领会:军人伤亡保险的内容;军人退役医疗保险的内容
简单应用:军人保险在中国社会保险体系中的作用。
4. 安置保障
识记:安置
领会:安置保障的内容;安置保障的特点
综合应用:军人福利制度的改革。
第12章 补充保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补充保障及员工福利、企业年金、互助保障、慈善事业等概念及其社会功能,理解补充保障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关系以及政府在补充保障中的职能,掌握员工福利、企业年金、互助保障、慈善事业的一般内容。
重点:补充保障的内容
难点:补充保障在不同社会保障模式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12.1 概述
12.2 员工福利
12.3 企业年金
12.4 互助保障
12.5 慈善事业
三、考核知识点
1. 补充保障概述
2. 员工福利
3. 企业年金
4. 互助保障
5. 慈善事业
四、考核要求
1. 补充保障概述
识记:补充保障
领会:补充保障的概念;补充保障的分类
简单应用:补充保障的社会功能。
2. 员工福利
领会:政府的职能;员工福利及其分类;员工福利的发展;员工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
3. 企业年金
识记:企业年金
领会:企业年金的特点;企业年金的功能;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企业年金的缴费和给付;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政府对企业年金的监管
简单应用:企业年金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和问题。
4. 互助保障
领会:互助保障有哪些内容。
5. 慈善事业
领会:慈善事业的特征;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综合应用:如何理解《慈善法》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实施建议。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本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不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章节的内容。每章由若干节组成,每节列出内容细节,包括试题要求的识记、领会和应用的各项内容。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试题要求考生参考所学过的知识点。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级规定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3.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4.综合应用: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并认识中国制度的问题。
(四)自学用书
指定教材: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五)自学方法指导
试题可能涉及到本大纲中的任何内容。考试应尽可能地掌握本大纲中的考核知识点,并联系实际获取相关经验。这不仅能有助于考生顺利通过考试,还能使考生有更多的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要求考生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因此,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本考试大纲推荐的自学用书;
2.保证掌握和领会考核知识点中列出的所有内容;
3.能够根据内容要求提供自己的实例;
4.尽可能地积累大量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实践经验;
5.尽可能利用书籍、参观访问、电视、互联网等手段了解社会保障领域的最新发展;
6.能够应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所学知识,分析各种不熟悉的实际问题。
(六)对社会助学的建议
在本课程的助学或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使用中国社会保障领域的例子,以便考生能把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试卷中所涉及的问题将以本考试大纲中所确定的识记、领会和应用的有关要求为依据,试题将不超过大纲要求的内容。
但是,考题将要求考生具备在熟悉或不熟悉的条件下理解并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考试大纲及课程内容中所给出的背景只是举例,试卷有可能在其他条件下提出问题。
在社会保障专业的助学或教学中,建议采用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培养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使考生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还使他们能够在考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答题的广度及深度不超出课程内容,考生可参考样题。
(七)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当根据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者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者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各章,并体现课程的重点内容。
本课程的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线。
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考核提出要求,一般为:识记部分约占20%;领会部分约占30%;简单应用部分约占30%;综合应用部分约占20%。
试题的难度结构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在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重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