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
创立者: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
适应范围:外感寒邪引起的发热性疾病
三阳经:太阳经 阳明经 少阳经
三阴经:太阴经 少阴经 厥阴经
(一)太阳病证
太阳(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抗御外邪侵袭,为人体的藩篱
临床表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1、太阳中风证:外感风寒,营卫失和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自汗出,脉浮缓
2、太阳伤寒证:寒邪侵袭,卫阳被遏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体痛,
无汗而喘,脉浮紧
(二)阳明病证
表证不解 入里(胃肠):里热实证
临床表现:
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
阳明经证-胃经实热
阳明腑证-大肠实热
1、阳明经证
病机:邪热充斥阳明胃经
临床表现:
身大热,汗大出,烦渴引饮,面赤气粗,心烦,舌苔黄,脉洪大。
特点:大热 大汗 大渴 脉洪大
2、阳明腑证
病机:热传大肠,与肠中燥屎相结
临床表现:
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胀疼痛,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剌,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沉数
特点:痞 满 燥 实
(三)少阳病证
病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四)太阴病证
病机:脾阳虚衰,寒湿内停
临床表现:
腹满而吐,食欲不振,腹泻,时腹自痛,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缓弱
(五)少阴病证
外感病后期,心肾阳衰
主症:脉微细,但欲寐
(一)少阴寒化证
(二)少阴热化证
1、少阴寒化证
病机:心肾阳虚,阴寒内生
临床表现:
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微细
2、少阴热化证
病机:肾水亏虚,心火上亢
临床表现:
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赤,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六)厥阴病证
病机:寒热交错,厥热胜复
临床表现: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一)传经
1、循经传:
2、越经传:
3、表里传:
(二)合病:二经以上同时出现
(三)并病:一经未罢,另一经又现
(四)直中:不从阳经,直中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