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 入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与脏腑器官联系:膀胱、肾、脑;耳、目、鼻。
(二)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组织器官病。
歌决: BL六十七膀胱经,起于睛明至阴终,脏腑头面筋痔腰,热病神志身后凭。
1、睛明(Jīngmíng,BL1)(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定位] 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取法]“内眦上外是睛明”
[功能] 散风清热,明目退翳。
[主治]
①目疾: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电光性眼炎、白内障等,偏治内眼疾患;
②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③心动过速,心悸、怔忡。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右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遇到阻力时,不宜强行进针,应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不提插,不捻转。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针具消毒宜严。禁灸。
2、攒竹(Cuánzhú,BL2)
[定位]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眶上切迹处取穴。
[取法]“眉头陷中攒竹取”
[功能]散风镇痉,清热明目
[主治]
①头痛,眉棱骨痛;
②眼部病证:目眩、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动、眼睑下垂等;
③面瘫、三叉神经痛Ⅰ;
④呃逆(可用指压)。
[操作]
①治疗眼病、头痛、面瘫,用提捏进针法,捏住眉头,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
②治疗三叉神经痛第一支痛要向眶上切迹内针刺,以出现麻电感为宜。禁灸。
3、通天(Tōngtiān,BL7)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取法]正坐或仰卧,依定位取穴。
[功能]宣通鼻窍,疏散风热
[主治]
①头痛、头重、眩晕;
②鼻病:鼻塞流涕,鼻衄、鼻疮、鼻渊、鼻塞。
“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百症赋》
[操作] 平刺0。3~0。5寸。
4、大杼(Dàzhù,BL11)(八会穴之骨会)
[定位] 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正坐或俯卧,依定位取穴。
[主治]
① 发热,咳嗽等外感表证;
② 头痛,项强,肩背痛;
③ “骨”的病证:如骨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腰、骶关节痛等。
[操作]向内斜刺0。5~0。8寸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5、风门
[定位]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正坐或俯卧,依定位取穴。
[功能]解表宣肺,护卫固表
[主治]
①擅长祛风。外感咳嗽、发热头痛、多涕鼻塞等。“乃搜风之要穴”
②项强,肩背痛。
③发背痈疽,瘾疹。
[操作] 向内斜刺0。5 ~0。8寸。
十二背俞穴
① 协助诊断相应脏腑病变
② 治疗相应脏腑病证
③ 治疗相应脏腑所属的五官五体病证
④ 局部的近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