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理论知识 >> 中医内科 >> 文章内容

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消渴的诊查要点及辨证论治

中华考试网   2017-10-11   【

  【消渴的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有的患者初起时“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于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症者,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

  3、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二、病证鉴别

  1、消渴与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2、消渴与廮病(见廮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位——①肺:通常把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②脾胃: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 ③肾: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2、辨标本——本:阴虚为主;标:燥热为标。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之证。

  3、辨本证与并发症:本证(为主):多饮、多食、多尿和乏力、消瘦。变证(次):痈疽、眼疾、心脑病症

  二、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上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三、证治分类

  上消

  肺热津伤证——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烘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病机:肺脏燥热,津液失布。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消渴方中花粉连,藕汁地汁牛乳研,或加姜蜜为膏服,泻火生津益血痊)

  中消

  1、胃热炽盛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病机: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

  2、气阴亏虚证: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病机:气阴不足,脾失健运。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四君子汤+藿木葛)

  下消

  1、肾阴亏虚证——主症: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

  兼症: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 舌脉: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机:肾阴亏虚,肾失固摄。 治法: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2、阴阳两虚证——主症: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 兼症: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 舌脉: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病机: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

纠错评论责编:liumin2017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