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12年义务教育、取消中考回归素质教育,这是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何水法提出的建议。何水法教授是来自杭州的著名画家、浙江省特级专家,他希望教育的“指挥棒”能真正指向素质教育。无独有偶,此前全国人大代表、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的李光宇,也建议取消中考、推行12年义务教育。他认为,这样不仅可以破解“择校”难题,同时还能提升我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中考比高考还难、还重要”,这是许多家长的看法。所以,许多地方中考的激烈程度一点都不亚于高考。对于个中恶果,有识之士已经分析够多。确实,初中阶段的竞争过于激烈,而且这种竞争是提前的、前置的,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在人生的花季阶段,就进行如此激烈的应考竞争,这非常不符合教育规律,甚至是提前摧残人性,提早剿灭学习兴趣、毁灭想象力。素质教育时间被挤占,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体育本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因为有个中考在那里,体育也占一定分数,结果活生生变成“应试体育”。真正公平的“不考而读”“不考而升”,定能极大减轻压力,从而还给少年应有的美好。
知道这些好处,不难。可是,要实现这样的“美好”,却是太难了。
“实行12年义务教育”与“取消中考”,两者相关又不太相关。12年义务教育即在目前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把高中也变为义务教育,12年“一条龙”,小升初、初升高,都不以考试为选拔方式,而是按地域就近入学;但是,“不考试”与升学“一条龙”两者的相关性是很弱的。真正相关性强的,在于初中、高中本身,只要初中、高中依然是分为三六九等、依然是优质资源不均衡,那么,“取消”的“小升初”“中考”就会是“名亡实存”。“小升初”算是不用考的,但因初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事实上竞争照样很激烈,好的初中学校要“样样优”,结果就是“样样考”。
在许多城市,高中教育的发展程度也是极为不均衡,这是现实,而且是难以立马扭转、改变的现实。教育资源总是向少数“优质”“重点”高中倾斜、集中,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出“超级中学”的现象;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讲,“考重高”“考前三”就成了“梦寐以求”。谁都知道这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但这样有利于出教育政绩。如果这一形态不打破,不能让教育资源、教育水平均衡起来,那么,“不考试”的选拔,必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学区房”现象,催生出更为激烈的“择校热”,甚至产生出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
因此,解决高中教育的“校际均衡”问题,就成了一个大前提。这就成了“知易行难”中巨大的“难”。这个困难,至少目前还是无解的。除了硬件的差距,还有更重要的“软件”——优质师资的不均衡。优质师资总是相对较少的,如何均衡配置?除非所有老师都“重新洗牌”、打通使用,轮流换岗、换校。这,需要何等厉害的制度安排才能做到,而且让教师甘愿服从?事实上,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弄得不好,优秀的、厉害的老师,干脆辞职自办课余培训班去了,钱还挣得更多。
代表、委员提出“取消中考”,终极目标没有错,但这个过程难以“硬着陆”,而是需要一个有意识的渐进改良的过程。如果无意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那么,“取消中考”就会变成一场难以抵达的“马拉松”。就个人而言,其实漫漫人生才是马拉松长跑,起跑线近点还是远点,前一百米、一千米是否跑在第一,真的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