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浙江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7浙江温州中考语文冲刺模拟卷_第4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7年5月5日 ]

  【考点】名著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文章《故乡》及《变色龙》人物的把握.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故乡》及《变色龙》人物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①语段外貌描写是闰土,②语段的语言描写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

  答案:①闰土 ②奥楚蔑洛夫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诉我们“苦难是最好的磨练”。请用《童年》中的阿廖沙和《草房子》中的杜小康两个人物的经历印证这个道理的。

  【考点】名著情节.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童年》及《草房子》的把握.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事件的把握,注意明确能体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是最好的磨练”的观点的事例,说出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即可.重点突出历经的苦难和最后的成长.

  答案示例:《童年》中的阿廖沙三岁丧父,跟随母亲来到濒临破产的外祖父家,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以后他捡拾破烂,养家糊口,在外祖母等人帮助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草房子》中的杜小康原来家境富裕,后因家庭变故,家道中落,辍学回家.他跟随父亲放鸭,卖小商品贴补家用,渐渐变得坚强成熟,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二、现代文阅读

  7.议论文阅读

  换个角度看问题

  ①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把它们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出乎意料的是,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选择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后来老板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②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③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直线式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有些同志坚持习惯性 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农药的。有些植物本身具有毒杀作用,而且为某些害虫所爱吃;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发挥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对它们避而远之。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杀、忌避作用,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

  ④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思维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方向受阻了,不妨换个角度作逆向思考。《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语,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

  ⑤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指出本文使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举出例句,并分析其作用。

  (4)本文与九年级上册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都启示我们在求知的时候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试举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事例。

  【考点】议论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文章首先由玩具店的事例引出论题,接着引用了苏轼的诗、举了《红楼梦》的例子引出中心论点“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阐述了做事要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的能力. “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通读本文,结合文章标题、首尾和文章内容,可知这篇文章开头从一家玩具店的变化的故事说起引出论题,并引用了苏轼的诗,举了《红楼梦》的例子,引出了中心论点“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2)本题主要考查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内容上就是写出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看位置,开头段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中心论点(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