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爱莲说分析
【考点】
课文、文学常识、解词、翻译、文意理解都要会,复习时分类加以总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濯③清涟④而不妖⑤,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⑧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⑨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⑩!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⑪乎众矣。
教材中重要注释
①蕃(fán):(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②染:沾染(污秽)。③濯:洗。④清涟:这里指清水。⑤妖:美丽而不端庄。⑥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⑦植:立。⑧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⑨隐逸:指隐居的人。⑩噫(yī):叹词,这里表示叹息。⑪宜:应当。
文学常识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被称为“周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重点字词句梳理
【一词多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可爱者甚蕃/世人甚爱牡丹
C. 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
【解析】 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分别为:A. 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非常。/非常。C. 清澈的。/清香。故选B。
【词类活用】
1. 不蔓不枝 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2. 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重点语句翻译】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却)不显得妖媚。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课后题展示】
1. 试就课文中“出淤泥而不染”一句谈谈你的理解。(YW版课后题)
这句话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 《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RJ版课后题)/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重庆中考)
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具体地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与之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君子应是具备这些美好品质的人。
【中考题链接】
1. 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写“菊”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因此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2.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点: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3. 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主旨。
4.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更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厌恶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5.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示例: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