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反映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由于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方针,导致东三省很快沦陷。这幅漫画主要讽刺的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方针。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九一八事变
2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后来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所以这里的“统一”是指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西安事变
2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 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D不属于反侵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1953年7月,至2013年7月,抗日战争胜利则是1945年8月15日,计算可得2013年是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所以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2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日寇的铁蹄不断踏向中国大片的领土。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人民逐渐团结起来,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四万万同胞的全民族抗战,最终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第一次取得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起来的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华历史的伟大转折。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25.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达30万人以上,因此,松井石根有意纵容部队屠杀30万中国人的城市是南京。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26.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映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事实。六个史实中,美国“飞虎队”参加对日作战不 能反映中华民族全民抗战,只能反映美国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2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卢沟桥抗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
2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把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因为日本于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37年12月31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开始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2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铁农具牛耕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商秧变法;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军机处设立是封建皇权加强的表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因果关系,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归不作亡国奴
30.重庆
【解析】
试题解析:1937年12月,日本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