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四川自贡]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2012•泸州]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的两位领导人是
A.毛泽东和邓小平 B.孙中山和邓小平
C.孙中山和毛泽东 D.刘少奇和邓小平
[2012•毕节]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伟大的精神。“新长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与下列哪位伟人相关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2012•鸡西]“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这次变革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012•大兴安岭]“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这次变革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012•齐齐哈尔]“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这次变革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012•佛山]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的政策重新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并在短时期内即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建设成就。邓小平现代化道路的核心主题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2012•四川内江]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的农村改革是属于
A.思想改革 B.经济改革 C.政治改革 D.对外开放
[2012•梅州]继设立经济特区、下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开辟沿海线 对外开放区之后,2001年12月我国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
A.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D.“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2012•呼和浩特]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012•武汉]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2•山东泰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012•资阳]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012•湖南邵阳] 邵阳某县一农户的墙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应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012•株洲]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2012•南京]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南方谈话”的发表
[2012•徐州]“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C.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D.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2012•苏州]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 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