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白银)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5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木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大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翼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2)日出而林霏开 (消散)
(3)杂然而前陈者 (陈列,陈设;摆开)
(4)余奉使契丹 (出使)
2.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山之僧智仙也 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 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 归而以琴写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4. 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5. 《醉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二、(2013·丹东)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8题。
【甲】《醉翁亭记》三、四段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①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杂然而前陈者 (摆放)
(2)宴酣之乐 (尽兴地喝酒)
(3)有风飒然而至者 (到(来))
(4)庶人安得共之 (怎么)
7. 翻译下列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人,是太守啊。
(2)玉之言,盖有讽焉。
宋玉这话,大概含有讽刺意味吧!
8. 【甲】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与【乙】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
【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
【参考译文】【乙】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含有讽喻的意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