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桌与案》完成9—11题 (7分)
①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
②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③中国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因为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④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重要的本意。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放在案上的文件;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⑤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什么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我曾遇到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开,手卷的轴一下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轴咣当掉下去,画被撕破了。如果他在翘头案上看,轴滚到案的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
⑥由于案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小。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⑦桌子在越来越突出实用功能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野。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后来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变成了“木”字,写成现在的“桌”字。
9、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桌与案的区别。(3分)
▲ .
10、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2分)
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 .
11、第⑤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2分)
▲ .
三、古诗文阅读(13分)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①,箪瓢屡空②,晏如③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④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⑤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⑥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集》
【注释】①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②箪瓢屡空: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③晏如:安然自得。④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国有名的隐士。⑤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⑥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1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每有会意 ( ▲ ) (2)或 置酒而招之 ( ▲ )
(3)造饮辄尽 ( ▲ ) (4)衔觞赋诗( ▲ )
1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黔 娄 之 妻 有 言 不 戚 戚 于 贫贱 不 汲 汲 于 富 贵。
14、用原文回答。(4分)
(1)“赞语”中“ ▲ , ▲ ”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
(2)“传文”中“ ▲ , ▲ ”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15、请联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3分)
▲ .
▲ .四、作文(40分)
题目:原来, 并不遥远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