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河北近8年未考)
《孟子》
原文呈现 |
段层精解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③ |
第一段:提出论点,以设喻引出本文主旨:舍生取义,然后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
第①层: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
|
第②层:从正反两面具体阐述分析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
|
第③层: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以列举对比行人、乞丐和见利忘义之人,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
【全文中心】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
【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也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散文家。《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现实意义】“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地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特殊 |
|
|
|
用法 |
词语 |
例句 |
意思 |
通假字 |
|
|
|
辟 |
故患有所不辟 |
“辟”通“避”,躲避 |
|
辩 |
万钟则不辩礼义 |
|
|
而受之 |
“辩”通“辨”,辨别 |
|
|
得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得”通“德”,感激 |
|
与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与”通“欤”,语气助词 |
|
乡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乡”通“向”,从前 |
|
古今 |
|
|
|
异义 |
|
|
|
可以 |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
|
|
不用也 |
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能够 |
|
|
豆 |
一箪食,一豆羹 |
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义:常用于“豆子”类名称 |
|
钟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器具 |
|
一词 |
|
|
|
多义 |
|
|
|
得 |
|
|
|
二者不可得兼 |
能够得到 |
|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通“德”,感激 |
|
|
故不为苟得也 |
取得 |
|
|
故 |
|
|
|
故患有所不辟也 |
所以 |
|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因为 |
|
|
是 |
|
|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这样 |
|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这种做法 |
|
|
词类 |
|
|
|
活用 |
|
|
|
加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动词作名词,益处 |
|
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
|
虚词 |
|
|
|
而 |
|
|
|
呼尔而与之 |
连词,表承接 |
|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连词,表转折,却 |
|
|
于 |
|
|
|
所欲有甚于生者 |
比 |
|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对 |
|
|
虚词 |
|
之 |
|
如使人之所欲莫 |
|
甚于生 |
取消句子独立性 |
人皆有之 |
代词,它,指善恶的本心 |
得之则生 |
代词,它,指一箪食,一豆羹 |
呼尔而与之 |
代词,他,指行道之人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 |
|
受之 |
代词,它,指万钟的俸禄 |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
我而为之 |
代词,它,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代词,它,指不辩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
则 |
|
则凡可以辟患者 |
|
何不为也 |
那么 |
得之则生 |
就 |
万钟则不辩礼 |
|
义而受之 |
连词,这里 |
表假设,如果 |
|
为 |
|
今为①宫室之美 |
|
为②之 |
为①:为了,表目的;为②:做,接受 |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
|
不为也 |
采用 |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__严重,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祸患,灾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_假如,假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__凭借,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代词,指生存的办法__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__因此,因此可见__
(6)贤者能勿丧耳 丧:__丢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蹴尔而与之 蹴:__用脚踢__
与:__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乞人不屑也不屑:__因轻视而不肯接受__
(9)失其本心 本心:__天性,天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既克,公问其故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
D.死亦我所恶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3.下列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呼尔而与之
B.蹴尔而与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2016丽水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一箪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吾妻之美我者
D.是亦不可以已乎 死而后已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16资阳中考)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_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求得(生存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资阳中考)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的,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它)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__(我)所认识的贫苦的人感激我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6资阳中考)“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6资阳中考)文章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湘潭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鱼我所欲也》(文略)
【乙】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④,来食!”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⑤,终不食而死。
(选自《嗟来之食》)
【注释】①黔敖:当地一个富人。②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趿拉着鞋。③贸贸然:眼睛昏花无神的样子。④嗟:带有蔑视意味的呼唤声。⑤从而谢焉:(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蹴:__用脚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__通“德”,感激__
(3)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 大:__严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执:__端着,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例句:得之则生
A.无鲜肥滋味之享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以待饿者食之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__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__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般地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句话的记述?请给【乙】文加一个标题。(2分)
__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标题:不受嗟来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甲】文中“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论述有什么用意?(2分)
__舍生取义。具体、明确地否定了见利忘义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