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河北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7年河北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爱莲说)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6年12月19日 ]

  爱莲说(河北2009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考查)

  周敦颐

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第一段: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入题做准备,再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做烘托,最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由此入题。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菊、牡丹衬托“莲”,彼此对照,突出主旨。以莲喻己,寄寓作者的理想和操守。)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二段: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渗透出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全文中心】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坚定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他享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的盛誉。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借花喻人”,是一篇借物咏志、讥讽世俗的散文。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现实意义】文章借“莲”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特殊

 

 

 

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古今

 

 

 

异义

 

 

 

亭亭净植

古义:立;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

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一词

 

 

 

多义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鲜艳

 

 

 

 

 

香远益清

越,更加

 

 

斟酌损益

增加

 

 

 

 

 

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

 

 

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清新、清香

 

 

 

 

 

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远处

 

 

 

 

 

中通外直

挺立

 

 

岂直五百里哉

只,仅仅

 

 

玉盘珍羞直万钱

通“值”,价值

 

 

词类

 

 

 

活用

蔓、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虚词

 

 

 

 

 

 

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出淤泥而不染

转折连词,却

 

  1.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1)予/ 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

  (2)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蕃:__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淤泥而不染 染:__沾染(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濯清涟而不妖 濯:__洗涤__ 妖:__美丽而不端庄__

  (4)亭亭净植 植:__立__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亲近而不庄重__

  (6)陶后鲜有闻 鲜:__少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2016东莞中考改编)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也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5.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的“而”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016东莞中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__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而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它们),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东莞中考)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是很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6安徽中考)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__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东莞中考)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__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莲的高洁情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梅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甲】《爱莲说》(文略)

  【乙】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 / 仰而思 / 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若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娇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__(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给《习惯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13.《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__;《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__。(2分)

首页 1 2 3 4 5 6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