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一位年轻的记者,面对被救助者的下跪感谢,他做出了同样的下跪动作。在10余分钟的互跪时间里,他完成了当天的采访。“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看到一个年龄跟父亲一样大的老人,和姐姐一样的孕妇跪在自己面前时,作出的自然反应而已”——这位记者如此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但是,他的这一下跪举动却引起了许多争议。你的看法是( )
①这个记者的下跪是一种虚荣的表演②这个记者的下跪,是作为一个人的真情流露,是一种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对人的彼此尊重③我对批判这个记者下跪行为的人表示鄙视,因为在对方无论如何都不肯起来的时候,回馈同样的做法是明智的④我很赞同这个记者的做法,这是对当事人的一种尊重,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自2007年起,黑龙江省建立高考考生诚信档案,所有违规考生情况被如实记录到其诚信电子档案中,并且无论今后哪年再参加高考,这一污点都将永远记入到违规失信的档案中。之所以要求学生讲诚信,这是因为( )
①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③不讲诚信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这是建设诚信社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与“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意思最相近的选项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6.2017年4月18日,由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荔城区水务局原副局长陈志伟(副科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秀屿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一万元。这表明( )
A.官员犯罪受到了法律更严厉的制裁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政府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D.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7.2017年3月10日,百度“黄骅贴吧”一网民发表主题为“南排河液化气站爆炸”的帖子,内容是“河北沧州一私人液化气站爆炸,伤亡情况不明”,后经查实为虚假信息,结果该网民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10天。这一网民的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严重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
18.14岁少年扈某持刀将两名同学先后捅成重伤、捅死,被判有期徒刑17年,后因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扈某近日被改判为无期徒刑。扈某的行为(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是一般违法行为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表明其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中学生与其斗争时应该( )
①讲究智斗,不要硬拼②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③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④尽量回避,或漠然置之⑤设法稳住歹徒⑥勇敢地与歹徒拼到底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20.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自身必须做到( )
①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 ②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在学习上多看一些暴力、凶杀、色情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④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1.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并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而是解决纠纷的最后方式和手段。在以下情形中,你认为最适宜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是( )
A.父亲以佳佳不随父姓为由,拒不支付抚养费
B.某班同学因数学老师上课拖堂准备状告该老师
C.王某因同学给他取“绰号”,与同桌发生激烈争吵
D.小李购买的图书有缺页现象,要求书店予以更换
22.浙江杭州市的武女士带着上八年级的女儿在回家的路上,遭遇歹徒持刀抢劫,母女用唇语暗号成功脱险。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A.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要避免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 D.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3.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学生的主要责任是( )
A.萍水相逢,扶危济困 B.忠诚,互助,互谅
C.遵守学校的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D.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24.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应做到( )
①胸怀天下,用于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②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③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④“舍大家,保小家”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