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考试
历 史 模拟 试 卷
说明:1.全卷共5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选择题,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
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3.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作答。请考生在答题卷规定的地方规范作答。
4.考生请保持答题卡、答题卷书写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孙中山也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这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汉武帝 B.禹 C.秦始皇 D.黄帝
( )2、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
( )3、2014年11月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各经济体领导人和配偶身穿“特色中式服装”亮相全场,引来惊叹。据设计师透露,服饰的色彩灵感来自丝绸之路上的自然风光。历史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鉴真 B.张謇 C.玄奘 D.张骞
( )4、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 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相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A.唐诗影响深远 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取材广泛 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 )5、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两代是可以的。”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应是
A.秦汉 B.魏晋 C.宋元 D.明清
( )6、一个时代的著名建筑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形象。以下属于我国现存的保留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古建筑是
A.赵州桥 B.秦始皇兵马俑 C.故宫 D.长城
( )7、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认为:“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内容或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瑷珲条约》使英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
③《马关条约》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 )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说:“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更为可取的方面”是指
A.涉外机构 B.军队建设 C.政治制度 D.文化教育
( )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 )10、“有一个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首先出现在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 )11、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共“一大”召开
C.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D.蒋家王朝的灭亡
( )12、“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侯,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歌中的“家乡”在
A.东北 B.华北 C.西南 D.西北
( )13、今日据媒体披露:1945年,一架美军轰炸机在日本福冈上空被击落,其中8名被俘美国飞行员遭九州大学医学部教授活体解剖。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与日本“活体解剖美国8名飞行员”相似的滔天罪行是
A.“死亡工厂”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14、右图为毛泽东与蒋介石1945年在重庆拍摄的两人一生中唯一的单独合影,他们这次见面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决定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C.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署《双十协定》
( )15、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