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福建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0)_第4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20年4月17日 ]

  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运用(33分)

  1.D(2分) 2.A(2分) 3.B(2分) 4.B(3分)

  5.熙 曼 舫驳 (每字1分,共4分)

  6.(1)不义而富且贵 2)学诗谩有惊人句(3) 沉舟侧畔千帆过 (4)达则兼济天下

  (5)欲辨已忘言(6)老骥伏枥(7)风掣红旗冻不翻(8)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每空1分)

  7.(1)(5分)(格式正确1分,内容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事件,答全2分,少一点扣1分)

  通知

  为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同学们的文化修养。学校将于5月11日下午3:00在学校报告厅 播放《经典咏流传》节目,请各班组织同学准时前往观看。

  校团委会

  2018年5月11日

  (2)(3)示例:品诗词,传承民族历史精华(2分)(注意词性相同,内容相关)

  (3)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⑤变化社会风气(答出4点即可)(4分)

  8.(1)匿名信 朱赫来 驯养 杨志(4分)

  (2)崇尚权力、自以为是、荒唐无理(答出两点,意对即可)(2分)

  (3)一方面孙悟空和八戒之间经常互相打闹取笑。孙悟空喜欢恶作剧,八戒也经常骂他,三打白骨精时,在八戒的挑唆下悟空被师傅念紧箍咒并赶走;另一方面两人又是兄弟关系,关键时候能互相帮忙,比如在大战流沙河时,悟空不习水性,八戒主动请战,共同收服沙僧。(4分)(只要从两方面答即可,具体情节其他亦可,少一个情节扣一分)

  二、阅读理解(54分)

  9.(1)示例1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实写长江环抱城郭,好竹连山;虚写江鱼味美,阵阵笋香(1分)。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苦中作乐)、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3分)

  示例2 运用联想,想象(1分),由长江环抱城郭、好竹连山,联想到江鱼味美、阵阵笋香(1分)。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苦中作乐)、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3分)

  (2)对自己生平事业(不幸)的自伤与自嘲,初到黄州的喜悦与憧憬(对黄州生活的喜爱和憧憬),无功受禄、无所作为的惭愧,面对逆境的平静(自适)与旷达(1点2分,2点3分)。(3分)

  10.(2分)(1)遗憾 (2)超过

  11.(2分)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两苏(每处1分)

  12.(苏辙)看看他的口袋连几千钱也没有,苏辙自己也正缺钱,还是尽力资助他送他前往。(每句1分)

  13. 我不觉得他“狂”,他的目的地虽然遥远,但他真的万里步行见到了苏辙,而且还要去看望苏轼,遗憾的是病死途中。(观点1分,理由1分。)

  我觉得他“狂”。理由略。(理由与观点相合,最多1分)

  14.(2分)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

  15.(4分)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阐释了现代社会的两种 “怕”);最后从反面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

  16.(2分)“必要”起限定作用,强调在一些事上心存畏惧是必要的,但这并不等于承认自己怯懦。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17.(3分)应该放在第④段(1分)。我国成功研制原子武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正是一个国家“知怕”的体现,放在第④段,可以证明本段“一个国家也要知怕”的观点。(2分)

  18.在换面返回路上,连生上树捉蝉,系好蝉后发现面少了;(1分)

  连生来回调整(几经减增或倒腾)两箩面,心烦放蝉。(1分)

  19.(1)①人物:从人品和面品两方面体现二先生淳朴的人性美(1分);②情节:为后文面多面少的问题都与二先生无关做铺垫(1分);③环境:二先生这个次要人物代表了乡村淳朴美好的社会环境(1分);④主题:丰富了乡村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好的情谊的主题,体现了浓郁的人性美、人情美(1分)。(4分)(答到三点即可给4分)

  20.(1)运用比喻(1分),把“回声”传来比作“小鸟”“扑楞着飞过来”,具体形象地写出声音的脆嫩、活泼(1分);突出连生的天真、活泼特点(1分)。(3分)

  (2)抓住“扭”脖子、“斜眼瞄”两个细节(动作)(1分),表现了连生在面对二婶家面少的困境时,强迫自己接受现实,不看,但淳朴的本质又使他忍不住要看又不敢正眼看(1分)的复杂心理:矛盾、自责、心虚(1分)。(3分)

  21.(1)推动情节发展:上树捉蝉引发了发现面少了、调整两提箩面的情节(1分);(2)增加情节波澜:蝉飞、捉蝉、放蝉等生出许多波澜(1分)。(3)开头从捉蝉回,结尾又捉蝉去,首尾圆合,情节完整。或以“蝉”为线索贯穿全文(1分)。(4)丰富情节内容,有了蝉,多出了活动的趣味(1分)。(答到三点即可)

首页 1 2 3 4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