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化学 >> 化学模拟题 >> 福建化学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20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1月20日 ]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下面的答题表内)

  1.(2分)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燃料 燃烧产物 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  )

  A. 均为物理变化 B. (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C. 均为化学变化 D. (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产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新燃料,也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解:A、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燃烧产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新燃料,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燃烧产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新燃料,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产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新燃料,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产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新燃料,也属于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分)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牛奶 B. 酱油 C. 葡萄酒 D. 蒸馏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A、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酱油中含有水、氯化钠、氨基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葡萄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2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氯化钠 B.

  点燃酒精灯 C.

  取用固体 D.

  加热液体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是“左物右码”.

  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C、一种是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取用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D、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解答: 解:A、氯化钠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操作错误,故A错误;

  B、使用燃着的火柴代入酒精灯,操作正确,故B正确;

  C、取用固体时,取用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用镊子夹取,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操作错误,故C错误;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已经超过了试管体积的,且应该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了解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养成良好、规范的实验习惯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4.(2分)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

  A. 均匀地变黑 B. 放置在焰心部分烧黑最严重

  C. 放置在内焰部分烧黑最严重 D. 放置在外焰部分烧黑最严重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根据酒精灯火焰的分层和外焰温度最高解答.

  解答: 解:酒精灯灯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由于三层火焰的温度不同,如果把火柴梗放入火焰中,它被烧的程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外焰温度最高,放置在外焰部分烧黑最严重.外焰与氧的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答案:D

  点评: 了解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酒精灯.

  5.(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铝+氧气 氧化铝 B.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C. 氢气+氧气 水 D.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考点: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铝+氧气 氧化铝,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氢气+氧气 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8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 等于8mL B. 大于8mL C. 小于8mL D. 无法确定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 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8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8毫升.

  故选:C.

  点评: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

  7.(2分)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B.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 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D. 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现象、结论、操作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以及磷和碳的燃烧知识等.分析时将其综合起来分析考虑,便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 解: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现象、结论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磷和碳的燃烧知识等.不难看出:

  A.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话,由于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原有的体积,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而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故A正确;

  B.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红磷的量不足时,它所消耗的氧气也就不完全;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了实验结论.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知识可知,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钟罩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进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不但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现象、结论、操作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考查了磷和碳的燃烧知识,还考查了物理学中的压强平衡理论.

  8.(2分)研究表明,许多物质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物质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催化剂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氧化镁

  开始反应温度(℃) 470 515 305 490

  剧烈反应温度(℃) 490 540 350 545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这四种金属氧化物,最适合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的是(  )

  A. 氧化铁 B. 氧化铝 C. 氧化铜 D. 氧化镁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比较表格中开始反应的温度和剧烈反应的温度,可以发现氧化铜的两个温度都比较低,方便操作.

  解答: 解:比较表格中开始反应的温度和剧烈反应的温度,可以发现氧化铜的两个温度都比较低.温度越低,加热反应时就越方便操作,所以氧化铜作催化剂最合适.

  故选C.

  点评: 催化剂的开始反应温度和剧烈反应温度越低,则方便操作,安全.

  9.(2分)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鉴别它们的最好方法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 B. 用燃着的木条

  C.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 分别称取各自的质量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和氧气具有助燃性来考虑本题.

  解答: 解: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带火星的木条在氮气中熄灭,在空气中也可能熄灭,在氧气中木条剧烈燃烧;本方法不能鉴别空气和氮气;故本选项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不同的气体中,如木条熄灭则气体为氮气,如木条燃烧情况不变,则气体为空气,如木条燃烧更旺,则气体为氧气.故本选项正确;

  C、空气、氮气、氧气均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本选项错误;

  D、分别称取各自的质量,方法过于麻烦,并且不准确;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有关气体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10.(2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 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 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 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考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验氧气的方法分析;

  D、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的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进行预热,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集中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2分)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克食盐时,错把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他称得食盐的质量为8.6克(1克以下用游码).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A. 8.6克 B. 7.4克 C. 8.0克 D. 9.2克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 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

  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即:物体质量=8g﹣0.6g=7.4g.

  故选:B.

  点评: 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

  13.(2分)(2008•南京)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下列有关57号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原于的质子数为57 B.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 该元素原于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 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简单分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镧元素的元素名称中带金字旁,是金属元素.

  解答: 解: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故为57,此项正确;

  B、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此项正确;

  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此项正确;

  D、该元素名称为镧,故为金属元素,此项错误.

  故选:D.

  点评: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一条很重要的规律.

  14.(2分)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项 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总悬浮颗粒 52 Ⅱ 良

  二氧化硫 7

  二氧化氮 24

  A. 用柴油作燃料 B. 焚烧垃圾 C. 汽车排放的尾气 D. 用天然气作燃料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本题要根据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判断产物对空气是否造成污染.表中说明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是空气污染物.

  解答: 解:

  A、柴油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含表中项目,故A错误;

  B、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含有表中项目,故B错误;

  C、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含表中项目,故C错误;

  D、天然气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没有表中的项目,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空气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就是对人类的保护,所以在能源的使用要注意节能减耗,优化能源结构.

  15.(2分)如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解答: 解:A、中含有两种分子,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B、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C、中含有两种分子,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中含有两种分子,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是由几种分子构成的,如果由多种分子构成就属于混合物,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16.(2分)小杰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家具将会沾满油渍.”小杰同学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分子很大 D.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结合家中具体的情境,应用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观点解答此题.

  解答: 解:炒菜时油锅中的油在受热的情况下会因获得能量而加快运动的速度,如果不装抽油烟机把产生的烟气排出,就会很容易运动到家具中使家具沾满油渍.说明了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应用微粒的基本特征来解释日常现象.

  17.(2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B. 钠为非金属元素

  C. 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 g D. 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质子数;金属元素:带金字旁(除汞),则可知钠元素为金属元素;比较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正确识别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A正确;

  B、钠为“钅”,为金属元素,故B错误;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C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该示意图中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一个,所以此示意图是钠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18.(2分)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C. 12 D. 17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题目中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再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而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可知x的数值

  解答: 解: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8=10,又因为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的数值可能为12;如果x为9时,会得电子,成为阴离子;如果x为10时,只能为氖原子;x不会等于17,因为不可能失去7个电子.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19.(2分)(2007•常州)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专题: 常规题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等知识,仔细分析各选项发现,只有D项中把铜片和铜粉看成是不同反应物种类是不合理的.

  解答: 解:A、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大了.故A正确;

  B、碳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故C正确;

  D、铜片与铜粉都是铜,铜片不易燃烧是因为它的体积大温度升高慢,而铜粉体积小温度升高快很快达到了着火点,并不是由于反应物的种类不同.故D不合理.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考察了学生通过现象总结本质的能力;D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但只要撇开形状不同的现象看到都是铜的实质就不难得出结论.

  20.(2分)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

  A. a+m+n B. a﹣m﹣n C. m+n﹣a D. m﹣n﹣a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化学计算;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b,X失去m个电子后变为Xm+,Y得到n个电子后变为Yn﹣,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b,

  因为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所以它的离子中带有(a﹣m)个电子,

  因为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

  所以b+n=a﹣m,即b=a﹣m﹣n.

  故选B.

  点评: 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知道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若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则微粒带正电;若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则微粒带负电.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21.(6分)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78 %,另一主要成分氧气约占空气的 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一种成分?(填气体名称)

  (1)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氧气 .

  (2)在空气中盛有冰水的杯子外壁会出现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

  (3)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空气中,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 二氧化碳 .

  (4)空气中的某些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说明空气中含有 稀有气体 .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并了解空气各组成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解答: 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1)由于燃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需要有氧气参加,所以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在空气中盛有冰水的杯子外壁会出现水珠,原因是冰水温度很低,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所以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空气中,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要知道白膜是碳酸钙,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所以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4)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呈现不同颜色的光,可做光源,例如充入氖气发红光,充入氙气,发白光等,所以空气中的某些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故答案为:78,21;(1)氧气;(2)水蒸气;(3)二氧化碳;(4)稀有气体.

  点评: 知道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并能掌握验证空气中各成分的方法.

  22.(6分)如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要 小 .

  (2)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要 大 .

  (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要 大 ,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要 小 .

  (5)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 a 端进入.

  (6)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 b 端进入.

  考点: 分离物质的仪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了解用此装置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收集的气体应从那端口通入.

  解答: 解:(1)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2)收集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要小;

  (3)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b端进入.因为水的密度比气体的大,水从b端进入瓶内后,瓶内的气体就会从a端被排出瓶外使用了.

  (4)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实际上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从a端进入后,使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将其中的水排出瓶外,瓶内便收集到了所需气体;如果气体从b端进入的话,由于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小,气体就会通过水经a端排出瓶外,从而收集不到所需气体.

  (5)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b端进入.因为水的密度比气体的大,水从b端进入瓶内后,瓶内的气体就会被排出瓶外使用了.

  故答案为:

  (1)小;

  (2)大;

  (3)大;小;

  (4)a;

  (5)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下图的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干燥气体等,需学生根据气体的性质灵活运用,此装置很重要.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