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全国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20年最新中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十四)_第3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20年5月19日 ]

  (四)阅读胡印斌的文章《纸质书一直都很“暖”》,完成15-17题。(10分)

  ①《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报告(2016~2017)》日前公布。其中提到,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书阅读率。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书为4.65本,高于电子书。

  ②数据印证了纸质书阅读的逐渐回暖。事实上,尽管数字阅读势头迅猛,但现实中,喜欢“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至于各地为推动全民阅读而举办的各种书市、读书会、朗诵活动等,更是成为常态。这表明,纸质书一直都在那里,它一直都很“暖”。

  ③从接受的层面看,纸质阅读的“仪式感”无可替代。不仅书籍本身从装帧到排版、插图等都带给人愉悦感,而且阅读活动本身与周围环境产生的内在默契,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已经与书籍一样,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体验。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

  ④明代学者归有光深情描述自己的“项脊轩”:“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在这里,读书与“南阁子”,与小鸟、兰桂、清风、明月等,早已融为一体,共同构筑起一个读书人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世界并非归有光独有,几乎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愿景。“闲读半日”“围炉读书”“雪夜读书”等,均是如此。

  ⑤而从现实的语境看,对于当下为生计匆匆奔忙的人来说,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南阁子”,然而,类似的执念与追求却是不绝如缕,甚至魂牵梦绕。把心思放空,捧起书册,也是走进自己内心、物我两忘的一种方式,由此带来的满足感、舒适感,并不是数字阅读所能比拟的。在这里,书籍这种载体,也几乎成为阅读的主要部分,难以切割。

  ⑥当然,强调纸质阅读并非要把两种读书方式对立起来。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并非零和关系,而是一种多赢。因为数字阅读不可避免带有碎片化、浅阅读的特征,往往也会引导人去阅读纸质书籍;而纸质书籍的沉潜、蕴藉,往往也可以通过数字检索得以加深、强化。或许,这也是当下尽管数字阅读接触率连续攀升之后,而纸质阅读也开始随之回暖的深层原因。

  ⑦纸质书籍,固然是我们的所爱;同时,我们也不该排斥数字阅读。反之亦然。只要我们愿意在快速奔跑中稍稍慢下来体悟“月白风清”“知行合一”,那么,就大可不必担心不再有人读书。 (《光明日报》,2017年12月。有删节)

  1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简要说说第一、二段的作用。(3分)

  16.阅读文章,依次写出“纸质书一直都很‘暖’”的原因。(3分)

  17.为了让第五段论证更充分、更容易理解,作者想为该段补充一个论据。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哪则材料合适,并简要阐述理由。(4分)

  材料一: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之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材料二:购得《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后,我断断续续读了4个月。中间有一段时间准备放弃,书的后半段读得很草。书中的有些方法适用于学术研究、精读经典。

  就我看来,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阅读哪一本、哪一类书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天大的理,抵不过自己喜欢。阅读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阅读无禁忌。借用一句话:“你好好睡,我好好读书。等你醒了,我们聊柏拉图”。其实也无需给阅读太多期望,自己感觉快乐就好。

  (2018年2月,豆瓣读书)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