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爱莲说》,完成11-13题。(共8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中通外直政通人和博古通今
B.香远益清益慕圣贤之道老当益壮
C.濯清涟而不妖清风徐来冰清玉洁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未能远谋好高骛远
12.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翻译:只有晋代的陶渊明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理解:陶渊明爱菊,自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爱牡丹,作者喜爱的与他们不同。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理解:把菊花、牡丹、莲比作不同的人,看似写花,实则写人,暗写自己如君子。
【丙】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就很多了!
理解:表明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隐逸于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体现了他逍遥避世的人生追求。
13.自古以来,我国有许多如莲的君子。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结合《爱莲说》,分析材料中人物的品质。(4分)
【链接材料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①。”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③,受物之汶汶④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⑤乎!”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链接材料二】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⑥,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⑦。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⑧,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放]放逐。②[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餔,吃。啜,饮。醨,薄酒。③[察察]洁净的样子。④[汶汶]污浊的样子。⑤[温蠖(huò)]昏聩。⑥[弘范]元初大将。⑦[张世杰]宋朝抗元爱国名将。⑧[固]坚决。
答:
三、名著阅读(5分)
14.《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认为《水浒传》刻画人物的妙处“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性格相似的好汉,却“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教,各有身份”。请从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两个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情节,自选角度,分析他们的“同而不同”。(100字左右)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共7分)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的称号。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昔日肆虐的风沙,吞噬了农田,毁坏了家园,黄风吹响了生态灾害的警笛。上世纪80年代初,饱受风沙之苦的六位老汉毅然在联户承包合同上按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开始,他们治沙没有经验,按土办法栽种的树苗,活下来的不到三成。经过反复摸索,他们用“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办法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后来,六老汉的第二三代人接过接力棒,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垦300亩荒地,种上经济作物,以农促林,以副养林,逐渐探索出防沙治沙与产业富民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
38年来,“六老汉”三代人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生动谱写了一曲从“①”到“②”的时代壮歌。
【材料二】
多年来,我国针对沙漠地区不同的地形地貌,建立了多种类型的沙漠化治理模式和沙漠化治理技术体系,总结出多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技术。
宁夏沙坡头地区地表植被稀少,大面积的流动沙丘对周边地区危害极大。在多年的治沙实践中,宁夏人民创造出许多独特而有效的沙漠化防治技术,形成了“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当属麦草方格法,通过轧制一米见方的麦草方格,阻止了流沙的移动,有效解决了固沙的问题。
陕西榆林以北的毛乌素沙漠,年降水量为250-400毫米,但水土流失严重,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分布广泛。经过反复试验,技术人员研发出飞播造林技术,选择不易被风吹走且发芽率较高的林草种子,用飞机把它们均匀撒播在规划好的宜播区,种子生根、发芽、成苗,经过封禁及抚育管护,形成大片防风林带,治沙效果显著。
曾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经过长期研究实践,科技人员创造了多种苗木的播种技术。如微创气流植树法,以常水压为动力,在沙地冲出深1米左右的孔洞,将苗条插入孔内,使苗条与沙土层紧密结合,挖坑、栽树、浇水三步骤一次性完成。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或便于取水的地区。如果地下水位较深,通常采用螺旋钻法,利用螺旋钻打出深约1.2米的小孔,插入苗条,通过湿沙层的水分,保持墒情。这种方法解决了沙漠里种树水源不足的问题。
青藏铁路锡北段位于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周围盐湖众多,沙害严重。通过考察研究,技术人员创造了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完整的防沙系统,降低了风速,固定了地表沙面,保障了铁路的安全运营。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60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为了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国家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2016年6月17日,我国发布《“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启动实施“一带一路”防沙治沙工程。
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整体得到有效③(限制控制),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均呈现由极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趋势;同时,“绿”与“富”齐头并进,我国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荒漠化防治之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表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果令人瞩目,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经验。
15.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①②③处,依次填入短语或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人退沙进②沙退绿进③控制
B.①人退沙进②人进沙退 ③限制
C.①沙进人退 ②人进沙退 ③控制
D.①沙进人退②沙退绿进 ③限制
16.多年来,我国治沙成效显著。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为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哪些“中国经验”。(3分)
答:
17.“一带一路”沿线相当一部分国家荒漠化问题严重,我国与其中的A国农业部签订了《荒漠化防治技术合作备忘录》。如果你作为中学生代表参加了A国荒漠化治理合作论坛,你认为我国哪些治沙技术适用于A国西部沙漠?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具体说明。(2分)【链接材料】
A国,全境大部分是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地形平缓,有河流纵贯南北。气候炎热,干燥少雨。沙漠与半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5%,西部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分为流沙。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