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 |
写 景 |
抒 情 | |
【甲】 |
第1段 |
淫雨霏霏 |
(1) |
第2段 |
(2) |
喜 | |
【乙】 |
先写 |
山间之朝暮 |
乐 |
再写 |
(3) |
11.【乙】 文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甲】文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2.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棹小舟入湖(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 及下船(到……时)
B.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未及偏赏(偏僻的地方)
C.已不觉目酣神醉(尽兴,痛快) 山色如娥(美女的黛眉)
D. 客此(做客) 余挐一小舟(即“拿,“持 ,引申为撑、划)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②.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4.《湖心亭看雪》和《初至西湖记》均属写景游记,但所表达的感情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两篇文章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四、写作(4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同学们以《初三,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
1-4.CD DB 6.B
7. 月亮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团聚的美好希望。
8.(1)日光 (2)景色 (3)停息 (4)端、执
9.(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10.(1)悲 (2)春和景明 (3)山间之四时
11.解析 结合作者境遇来理解“乐”的含义。
参考答案 【乙】 文中的“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的情怀;【甲】 文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也表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
答案:
12. (2分)B. 全,都,遍及。通“遍”
13. (4分) ①(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美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
②(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辞。
14. (6分)
《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2分);
《初至西湖记》表达的是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2分)。
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