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1)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2)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4)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5)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6)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7)①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②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亮深处。③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④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8)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9)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10)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11)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7. 下列对斯石英的说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斯石英是苏联科学家S.M斯季绍夫发现的。
B. 在高温状态下斯石英会变成普通沙子。
C. 巨大的撞击可能产生斯石英。
D. 斯石英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8. 选文第(7)段各句的顺序已经打乱,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④②③
9. 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列数字)
B.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做诠释)
C. 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列数字)
D.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举例子)
10. 下列对选文行文特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B. 语言准确,思维活跃
C. 说明透彻,通俗易懂
D. 热情洋溢,风趣幽默
【答案】7. D 8. B 9. A 10. D
【解析】
【7题详解】[中国~@&教育出#*版网]
D对斯石英的说明理解有误。第5段原句为“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
【8题详解】[中@#国教育出~&版*网]
B为正确的顺序。②是段落总起句。指出斯石英出现的地点。①接下来“被携带到地表”。④进而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③一转,写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这是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序的。
【9题详解】
A句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最不恰当。此句明显属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是作比较说明方法标志性的语言。
【10题详解】
D对选文行文特点判断有误。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俗易懂,准确严密。而非“热情洋溢,风趣幽默”。
【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