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化学 >> 化学模拟题 >> 全国化学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9年4月26日 ]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氢气 B. 一氧化碳 C. 甲烷 D. 氦气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以根据爆炸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氮气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的内容.只要该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

  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 动植物的呼吸 B. 蔗糖的溶解 C. 酒和醋的酿造 D. 食物的腐烂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

  解答: 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

  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

  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B. 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

  C. 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

  D. 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硬水与软水;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 解:A、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故选项错误;

  B、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C、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

  D、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环境问题、燃烧的条件、白色污染和化学材料,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 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C. 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解答;

  B、根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错误;

  B、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错误;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可以隔绝氧气,所以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正确;

  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错误;

  答案:C

  点评: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消灭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灭火

  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全知识

  B. 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

  C. 性质与用途

  D. 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气体的用途;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瓦斯、煤气、假盐、假酒的主要成分分析;

  B、根据锌、钙、铁、硒的作用分析;

  C、根据氮气、氧气、铁、氢气的特点分析解答;

  D、根据白色污染、酸雨、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解答: 解:A、假酒中毒是甲醇引起的,故错误;

  B、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引起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是正确的;

  C、氧气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D、多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而不是减少水体污染,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

  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

  B. 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

  C. 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

  D. 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

  解答: 解:A、常温下甲烷与氧气混合不能反应;

  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可能发生爆炸;

  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B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H2和CO B. CO和CO2 C. N2和H2 D. CH4和空气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运用可燃性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在爆炸极限内即可爆炸解答.

  解答: 解:A、氢气好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不会爆炸.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点燃这两种气体不能发生爆炸.

  C、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故这两种气体点燃不能发生爆炸.

  D、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甲烷和空气点燃有可能爆炸.

  故选D.

  点评: 混合气体点燃爆炸要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才有可能爆炸.

  8.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B. 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C. 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D. 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根据可燃物遇到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考虑;B、根据现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考虑;C、根据氢气的优点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

  解答: 解: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存在大量的可燃物,例如油分子、面粉颗粒等,这些可燃物遇到明火容易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就能发生爆炸,故A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故B说法正确;

  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来制取,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故C说法正确;

  D、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又因为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所以它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可燃物燃烧容易发生爆炸,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氢能和可燃冰属于新能源.

  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H2、CO2 B. CO、O2 C. H2、CO D. CO、N2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爆炸是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

  解答: 解:A、H2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助燃性,故A错;

  B、CO具有可燃性,O2具有助燃性,故B正确;

  C、H2、CO都具有可燃性,缺少助燃性物质,故C错;

  D、CO具有可燃性,N2不具有助燃性,故D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有些化合反应属于燃烧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

  解答: 解: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例如铁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故选项正确;

  B、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燃烧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燃烧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反应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

  分析: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

  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解答: 解: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电灯通电后也能发光发热,却不能属于燃烧,因它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正确.

  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不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很多,有的可能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如高锰酸钾就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具体的叙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地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干燥 B. 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

  C. 用盐腌渍 D. 加浓盐酸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食品腐败的原因分析有关的措施,找出不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的措施.

  解答: 解:A、干燥不利于细菌或霉菌大量繁殖,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故A不符合题意;

  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不利于细菌或霉菌大量繁殖,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盐腌渍,使菌类无法从食品中获得水分,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能会发出大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用作防止食品腐败.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熟悉食品保鲜的原理和生活中的保鲜方法.并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首页 1 2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