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历史 >> 历史模拟题 >> 全国历史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测试题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9年2月8日 ]

  一、请你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林则徐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下令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从英、美鸦片贩子手中收缴的大批鸦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该事件开始于( A )

  A.1839年6月3日 B.1840年8月9日

  C.1841年7月17日 D.1842年10月10日

  2.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成立大会上说:“今天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创办于( C )

  A.民国11年 B.民国12年 C.民国13年 D.民国14年

  3.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发生在如图中的( B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下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男子之间的称呼改用“先生”或“君”。这表明( C )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B.传统习俗被彻底打破

  C.平等的观念得到传播

  D.盲目祟尚西方文明

  5.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这是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之一,为此做出贡献的模范人物是( D )

  A.邓稼先 B.雷锋 C.焦裕禄 D.王进喜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中,标志着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第一步的是( C )

  A.上海 B.广州 C.厦门 D.海口

  7.它于14世纪前后在意大利兴起,至16世纪已扩展到西欧各国,并最终发展成为一场盛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指( C )

  A.新航路的开辟 B.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 D.三角贸易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处死查理一世②詹姆士二世继位③光荣革命(宫廷政变)④克伦威尔执政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9.某校学生在进行中考历史复习时,记录下的关键词有“1868年”“文明开化”、“重大转折点”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内容是( A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美国南北战争 D.法国大革命

  10.导致图中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时间
内容

1870 年

1900 年

世界石油产量

80万吨

2000万吨

  11.“我完全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一切生物都不是上帝的创造,而是少数生物的直系后代……”提出上述观点的是( A )

  A.达尔文 B.爱因斯坦 C.牛顿 D.哥白尼

  12.“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这一描述反映了苏联实行的是( D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体制 D.斯大林模式

  13.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1929年的104.9下降到1932年的48.2,下降了54%.在世界市场上,小麦批发价格下跌了70%,大豆、棉花、黄麻、咖啡等跌价50%以上。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A.经济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D.世界大战的破坏

  14.二战后,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B )

  A.印巴分治 B.纳米比亚独立

  C.埃及独立 D.古巴独立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在世界范围的争霸中,典型事件是( B )

  A.朝鲜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

  C.苏联出兵阿富汗 D.科索沃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道小题;第16小题15分,第17小题14分,共计29分)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①处辇毂之下②,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③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注释】①狎:轻慢,轻侮;拥挤。②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③亟亟:急迫。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外国“狎处辇毂之下”的罪行,并说出李鸿章认为“外国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首页 1 2 3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