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安徽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5年安徽中考语文基础专题试题3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3月5日 ]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2.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1.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

  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评分:答出一种角度即得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 。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评分:答出一种写 法,分析得当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共2分。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 2分)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1、答案:xiá 共2分

  2、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3、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

  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 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13.(6分)

  (1)(3分)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1分)、物是人非之感(1分) 和孤独寂寞之情(1分)。[来源:学,科,网]

  (2)(3分)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

  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解析:此题是考查学生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做题时,先把握诗句的内容,联系主旨,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加以评析。注意佯狂、飘零、独怜才、诗千首等关键词。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人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员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1.A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

  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

  色。

  C. 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

  月图。

  D. 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

  思乡之情。

  1. C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

  (一)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1.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1.答案: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

  评分:共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曲的作者是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3分)

  2.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23—24题。(5分)

  1. (3分) 张养浩 聚 怒

  2. (2分)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思对即可)

  诗词鉴赏。 (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①倦梳头,泪先流;(2分)②又多又重。(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一)(4分)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2.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1.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

  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评分:答出一种角度即得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 。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评分:答出一种写 法,分析得当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共2分。

  阅读下面文字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 2分)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1、答案:xiá 共2分

  2、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3、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

  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 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