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管理 >> 造价管理 >> 2018年造价工程师考试《造价管理》章节讲义:第四章第三节

2018年造价工程师考试《造价管理》章节讲义:第四章第三节_第2页

考试网  [2018年1月24日]  【

  二、价值工程方法

  (一)对象的选择

  对企业来讲,凡是为获取功能而发生费用的事物,都可以作为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如产品、工艺、工程、服务或它们的组成部分等。

  1.对象选择的一般原则

  一般说来,选择价值工程的对象需遵循以下原则——凡是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的方方面面都是价值工程有限选择的对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设计方面看,对产品结构复杂、性能和技术指标差距大、体积大、重量大的产品进行价值工程活动,可使产品结构、性能、技术水平得到优化,从而提高产品价值。

  (2)从生产方面看,对量多面广、关键部件、工艺复杂、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废品率高的产品或零部件,特别是对量多、产值比重大的产品,只要成本下降,所取得的经济效果就大。

  (3)从市场销售方面看,选择用户意见多、系统配套差、维修能力低、竞争力差、利润率低、寿命周期较长、市场上畅销但竞争激烈的产品或零部件;选择新产品、新工艺等。

  (4)从成本方面看,选择成本高于同类产品、成本比重大的,如材料费、管理费、人工费等。

  根据以上原则,对生产企业,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优先选择为价值工程的对象:

  (1)结构复杂或落后的产品;

  (2)制造工序多或制造方法落后及手工劳动较多的产品;

  (3)原材料种类繁多和互换材料较多的产品;

  (4)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大的产品。

  对由各组成部分组成的产品,应优先选择以下部分作为价值工程的对象:

  (1)造价高的组成部分;

  (2)占产品成本比重大的组成部分;

  (3)数量多的组成部分;

  (4)体积或重量大的组成部分;

  (5)加工工序多的组成部分;

  (6)废品率高和关键性的组成部分。

  2.对象选择的方法

  (1)因素分析法。又称经验分析法,是指根据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凭借分析人员的经验集体研究确定选择对象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依据分析人员经验做出选择,简便易行。特别是在被研究对象彼此相差比较大以及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比较适用。在对象选择中还可以将这种方法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往往能取得更好效果。因素分析法的缺点是缺乏定量依据、准确性较差,对象选择的正确与否,主要决定于价值工程活动人员的经验及工作态度,有时难以保证分析质量。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程度,可以选择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熟悉业务的人员参加,并且要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确定对象。

  (2)ABC分析法。又称重点选择法或不均匀分布定律法,是指应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来选择对象。在价值工程中,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一个产品的各种部件(或企业各种产品)按成本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起来,然后绘成费用累积分配图(如图4.3.2所示)。然后将占总成本70%—80%而占零部件总数10%—20%的零部件划分为A类部件;将占总成本5%—10%而占零部件总数60%—80%的零部件划分为C类;其余为B类。其中A类零部件是价值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ABC分析法抓住成本比重大的零部件或工序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取得较大效果,同时简便易行,因此,广泛为人们所采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由于成本分配不合理,造成成本比重不大但用户认为功能重要的对象可能被漏选或排序推后。ABC分析法的这一缺点可以通过经验分析法、强制确定法等方法补充修正。

  (3)强制确定法。是以功能重要程度作为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一种分析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求出分析对象的成本系数、功能系数,然后得出价值系数,以揭示出分析对象的功能与成本之间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价值低的则被选为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这种方法在功能评价和方案评价中也有应用。

  强制确定法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综合考虑,比较适用、简便,不仅能明确揭示出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而且具有数量概念。但这种方法是人为打分,不能准确反映功能差距的大小,只适用于部件间功能差别不太大且比较均匀的对象,而且一次分析的部件数目也不能太多,以不超过10个为宜。

  (4)百分比分析法。这是一种通过分析某种费用或资源对企业的某个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大小(百分比),来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方法。

  (5)价值指数法。这是通过比较各个对象(或零部件)之间的功能水平位次和成本位次,寻找价值较低对象(零部件),并将其作为价值工程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例题:

  1.在价值工程研究对象彼此相差较大且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确定价值工程研究对象可选用的方法是()。

  A.因素分析法B.强制确定法

  C.价值指数法D.回归分析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价值工程研究对象选择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又称经验分析法,是指根据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凭借分析人员的经验集体研究确定选择对象的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依据分析人员经验做出选择,简便易行。特别是在被研究对象彼此相差比较大以及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2.在价值工程活动中,首先将产品的各种部件按成本由高到低排列,然后绘制成本累积分配图,最后将成本累积占总成本70%----80%的部件作为价值工程主要研究对象的方法称为().

  A.因素分析法B强制确定法C.ABC分析法D.百分比分析法

  【答案】C

  【解析】ABC分析法。又称重点选择法或不均匀分布定律法,是指应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来选择对象。这种方法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其基本原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抓住关键的少数可以解决问题的大部分。在价值工程中,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一个产品的各种部件(或企业各种产品)按成本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起来,然后绘成费用累积分配图。然后将占总成本70%—80%而占零部件总数10%—20%的零部件划分为A类部件;将占总成本5%—10%而占零部件总数60%—80%的零部件划分为C类;其余为B类。其中A类零部件是价值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3.在选择价值工程对象时,首先求出分析对象的成本系数、功能系数,然后求得价值系数。当分析对象的功能与成本不相符时,将价值低的选为价值工程研究对象的方法称为()。

  A..重点选择法B.因素分析法

  C.强制确定法D.价值指数法

  【答案】C

  【解析】强制确定法。是以功能重要程度作为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一种分析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求出分析对象的成本系数、功能系数,然后得出价值系数,以揭示出分析对象的功能与成本之间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价值低的则被选为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

  4. 采用ABC分析法确定价值工程对象,是指将()的零部件或工序作为研究对象。

  A.功能评分值高

  B.成本比重大

  C.价值系数低

  D.生产工艺复杂

  【答案】B

  【解题思路-2015】ABC分析法。又称重点选择法或不均匀分布定律法,是指应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来选择对象。在价值工程中,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一个产品的各种部件(或企业各种产品)按成本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起来,然后绘成费用累积分配图。然后将占总成本70%—80%而占零部件总数10%—20%的零部件划分为A类部件;将占总成本5%—10%而占零部件总数60%—80%的零部件划分为C类;其余为B类。其中A类零部件是价值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功能的系统分析

  1.功能分类

  根据功能的不同特性,可将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功能的重要程度分类。产品的功能一般可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两类。基本功能就是要达到这种产品的目的所必不可少的功能,是产品的主要功能,如果不具备这种功能,这种产品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2)按功能的性质分类。产品的功能可分为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使用功能是从功能的内涵反映其使用属性,是一种动态功能。美学功能是从产品的外观反映功能的艺术属性,是一种静态的外观功能。

  (3)按用户的需求分类。功能可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必要功能是指用户所要求的功能以及与实现用户所需求功能有关的功能,价值工程中的功能,一般是指必要功能。使用功能、美学功能、基本功能、辅助功能等均为必要功能;不必要功能是不符合用户要求的功能,又包括三类:一是多余功能,二是重复功能,三是过剩功能。

  (4)按功能的量化标准分类。产品的功能可分为过剩功能与不足功能。这是相对于功能的标准而言,从定量角度对功能采用的分类。过剩功能是指某些功能虽属必要,但满足需要有余,在数量上超过了用户要求或标准功能水平。不足功能是相对于过剩功能而言的,表现为产品整体功能或零部件功能水平在数量上低于标准功能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要。

  例题:

  1.价值工程中的功能是指产品的().

  A.基本功能B.使用功能C.主要功能D.必要功能

  【答案】D

  【解析】用户购买一项产品,其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产品本身,而是通过购买该项产品来获得其所需要的功能。因此,价值工程中的功能,一般是指必要功能。

  2.价值工程活动中的不必要功能包括()。

  A.辅助功能B.多余功能C.重复功能D.过剩功能E.不足功能

  【答案】BCD

  【解析】按用户的需求分类。功能可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不必要功能是不符合用户要求的功能,又包括三类:一是多余功能,二是重复功能,三是过剩功能。

  2.功能定义

  任何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即功能。功能定义就是以简洁的语言对产品的功能加以描述。功能定义的过程就是解剖分析的过程,如图4.3.3所示。

  3.功能整理

  (1)功能整理的目的。功能整理是用系统的观点将已经定义了的功能加以系统化,找出各局部功能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用图表形式表达,以明确产品的功能系统,从而为功能评价和方案构思提供依据。

  (2)功能整理的一般程序。功能整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功能系统图。因此,功能整理的过程也就是绘制功能系统图的过程,其工作程序如下:

  ①编制功能卡片。把功能定义写在卡片上,每条写一张卡片,这样便于排列、调整和修改。

  ②选出最基本的功能。从基本功能中挑选出一个最基本的功能,也就是最上位的功能(产品的目的),排列在左边。其他卡片按功能的性质,以树状结构的形式向右排列,并分别列出上位功能和下位功能。

  ③明确各功能之间的关系。逐个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找出功能之间的上下位关系。

  ④对功能定义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取消。

  ⑤按上下位关系,将经过调整、修改和补充的功能,排列成功能系统图。

  功能系统图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将定义的功能连接起来,从单个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其一般形式如图4.3.4所示。

  在图4.3.4中,从整体功能F开始,由左向右逐级展开,在位于不同级的相邻两个功能之间,左边的功能(上级)是右边功能(下级)的目标,而右边的功能(下级)是左边功能(上级)的手段。

  4.功能计量

  功能计量又分对整体功能的量化和对各级子功能的量化。

  (1)整体功能的量化。整体功能的计量应以使用者的合理要求为出发点,以一定的手段、方法确定其必要功能的数量标准,它应能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充分满足使用者的功能要求而无过剩或不足。整体功能的计量是对各级子功能进行计量的主要依据。

  (2)各级子功能的量化。产品整体功能的数量标准确定之后,就可依据“手段功能必须满足目的功能要求”的原则,运用目的——手段的逻辑判断,由上而下逐级推算、测定各级手段功能的数量标准。各级子功能的量化方法有很多,如理论计算法、技术测定法、统计分析法、类比类推法、德尔菲法等,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三)功能评价

  通过功能分析与整理明确必要功能后,价值工程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功能评价。功能评价,即评定功能的价值,是指找出实现功能的最低费用作为功能的目标成本(又称功能评价值),以功能目标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功能现实成本的比较,求出两者的比值(功能价值)和两者的差异值(改善期望值),然后选择功能价值低、改善期望值大的功能作为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对象。功能评价工作可以更准确地选择价值工程研究对象,同时,制定目标成本,有利于提高价值工程的工作效率,并增加工作人员的信心。

  功能评价的程序如图4.3.5所示。

  例题

  1.某产品各个零部件功能重要程度采用0—4法评分的结果如下表。

零部件

×

 

 

 

1

×

 

 

2

3

×

 

0

4

2

×

  在不休整各功能累计得分的前提下,零部件Ⅲ的功能重要性系数为()。

  A.0.167

  B.0.375

  C.0.292

  D.0.20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采用0—4法计算功能重要性系数。计算结果如下表:

零部件

得分

功能重要性系数

×

3

2

4

9

0.375

1

×

1

0

2

0.083

2

3

×

2

7

0.292

0

4

2

×

6

0.250

合计

 

 

 

 

24

1.000

  采用0-4评分法计算任何零部件的功能重要性系数都是这种方法。

  2.在应用价值工程过程中,可用来确定产品功能重要性系数的方法有()。

  A.逻辑评分法

  B.环比评分法

  C.百分比评分法

  D.强制评分法

  E.多比例评分法

  【答案】ABDE

  【解析】本题考核的功能评价。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的关键是对功能进行打分,常用的打分方法有强制打分法(0—1评分法或0—4评分法)、多比例评分法、逻辑评分法、环比评分法等。这里主要介绍环比评分法和强制打分法。

  3.某产品各功能区采用环比评分法得到是暂定重要性系数见下表。

功能区

F1

F2

F3

暂定重要性系数

2.0

1.5

1.0

  功能区F2的功能重要性系数为()。

  A.0.27

  B.0.33

  C.0.43

  D.0.50

  【答案】A

  【解析】功能重要性系数计算表

功能区

功能重要性评价

暂定重要性系数

修正重要性系数

功能重要性系数

(1)

(2)

(3)

(4)

F1

2.0

3.0

0.55

F2

1.5

1.5

0.27

F3

1.0

1.0

0.18

合计

 

5.5

1.00

  4.某产品的功能现实成本为5000元,目标成本为4500元,该产品分为三个功能区,各功能区的重要性系数和现实成本见下表。

功能区

功能重要性系数

功能现实成本(元)

F1

0.34

2000

F2

0.42

1900

F3

0.24

1100

  则应用价值工程时,优先选择的改进对象依次为()。

  A.Fl-F2-F3

  B.Fl-F3-F2

  C.F2-F3-F1

  D.F3-Fl-F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功能评价。根据:功能区成本改善期望值大的为优先改进对象。

  功能区成本改善期望值=功能区功能现实成本-目标成本×功能重要性系数

  则:Fl:成本改善期望值=2000-4500元×0.34=470

  F2:成本改善期望值=1900-4500元×0.42=10

  F3:成本改善期望值=1100-4500元×0.24=20

  所以优先选择的改进对象依次为Fl-F3-F2。

  5.某产品甲,乙,丙,丁4个部件的功能重要性系数分别为0.25,0.30,0.38,0.07,现实成本分别为200元,220元,350元,30元。按照价值工程原理,应优先改进的部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题思路-2015】价值工程优先改进的对象,若计算出来的价值系数都是小于1,基本上都应该进行改进,特别是价值系数比1小得多的功能区域,应力求使其趋近于1。

  6.在价值工程活动中,通过分析求得某评价对象有价值系数V后,对该评价对象可采取的策略是().

  A.V<1时,提高成本或剔除过剩功能

  B.V<1时,降低成本或提高功能水平

  C.V>1时,降低成本或提高功能水平

  D.V>1时,提高成本或剔除不必要的功能

  【答案】D

  【解析】功能的价值系数计算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1)V=1。即功能评价值等于功能现实成本。这表明评价对象的功能现实成本与实现功能所必需的最低成本大致相当。此时,说明评价对象的价值为最佳,一般无需改进。

  2)V<1。即功能现实成本大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偏高,而功能要求不高。这时,一种可能是由于存在着过剩的功能,另一种可能是功能虽无过剩,但实现功能的条件或方法不佳,以致使实现功能的成本大于功能的实际需要。这两种情况都应列入功能改进的范围,并且以剔除过剩功能及降低现实成本为改进方向,使成本与功能比例趋于合理。

  3)V>1。即功能现实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该部件功能比较重要,但分配的成本较少。此时,应进行具体分析,功能与成本的分配可能已较理想,或者有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应该提高成本。

  7.在价值工程活动中,通过分析求得某研究对象的价值指数V1后,对该研究对象可采取的策略是()。

  A.V1<1时,增加现实成本B.V1>1时,提高功能水平

  C.V1<1时,降低现实成本D.V1>1时,降低现实成本

  【答案】C

  【解析】VI<1。此时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大于其功能比重,表明相对于系统内的其他对象而言,目前所占的成本偏高,从而会导致该对象的功能过剩。应将评价对象列为改进对象,改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VI>l。此时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小于其功能比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三种:第一,由于现实成本偏低,不能满足评价对象实现其应具有的功能要求,致使对象功能偏低,这种情况应列为改进对象,改善方向是增加成本;第二,对象目前具有的功能已经超过其应该具有的水平,也即存在过剩功能,这种情况也应列为改进对象,改善方向是降低功能水平;第三,对象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具有某些特征,在客观上存在着功能很重要而需要消耗的成本却很少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不列为改进对象。

1 2 3
责编:sunshine

报名通关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报名指南

在线题库
  • 建筑工程
  • 会计考试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