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1.溶蚀相关概念
岩溶:是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亦称喀斯特。
岩溶作用:以化学溶蚀为主,同时还包括机械破碎、沉积、坍塌、搬运等作用,是一个化学-物理相结合的综合作用。
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性有所增强,这种增强的溶蚀效应叫做混合溶蚀效应。(两种分别已经饱和的溶液,不再具有溶蚀能力;但这两种溶液混合以后,可以重新具有溶蚀能力。)
其他离子的作用
(1)酸效应: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从而增加碳酸钙的溶解。
(2)同离子效应:抑制岩溶作用。
(3)离子强度效应:溶液中有与碳酸钙不相关的强电解质离子时,将使碳酸钙的溶解度增大,从而促进碳酸钙的溶解。
2.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条件:
(1)具可溶性岩石;
(2)具溶蚀能力的水;
(3)具良好的水的循环交替条件,即具有良好的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影响因素:
一、碳酸盐岩岩性的影响:
方解石含量越高, KV(比溶蚀度)越大;反之白云石含量越高,Kv 越小。酸不溶物含量越高,Kv 越小。
二、气候的影响:
降水:① 水直接参与岩溶作用,充足的降水是保证岩溶作用强烈进行的必要条件。
② 水是溶蚀作用的介质和载体,充足的降水保证了水体的良好的循环交替条件,促进岩溶作用的强烈进行。
气温:① 气温升高,生物新陈代谢加快,土壤中有更多的CO2 富集,但水中的CO2 的溶解度减小,不利于岩溶作用。
② 气温升高,溶蚀速率增大,有利于岩溶作用。总体上:气温升高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温热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岩溶作用较强烈;高寒干燥的极地、寒带地区:岩溶现象不发育。
三、地形地貌的影响:
① 平坦地区:地表径流弱,入渗强烈,有利于岩溶发育。
② 陡峭地区:地表径流强烈,入渗弱,不利于地下岩溶发育。
③ 突起地区:地下水位深,包气带厚度大,垂直岩溶发育。
④ 低洼地区:地下水位浅,汇水地带,岩溶发育强烈,以水平岩溶为主。
四、地质构造的影响:
断裂的影响:
① 沿断裂面岩溶发育强烈
② 各组破裂面相互交织、延伸进而控制了岩溶发育的形态、规模、速度和空间分布。
③ 各种破裂面相互交织,使地下水混合溶蚀效应明显,促进岩溶发育。
褶皱的影响:
① 褶皱的不同部位,裂隙发育不均匀,岩溶强度不同。核部比翼部发育。
② 大型褶皱控制了可溶岩的空间分布和地下水汇水范围及径流条件,影响着岩溶的发育。
岩层组合的影响:
① 厚而纯的碳酸盐岩:Ⅰ. 包气带:多发育垂直岩溶形态。Ⅱ. 地下水季节变动带:两方向岩溶均发育。Ⅲ. 饱水带:规模大、连续性好的水平岩溶。Ⅳ.深循环带:岩溶不很发育。
② 碳酸盐岩夹非可溶性岩层。
③ 非可溶性岩层与碳酸盐岩互层:在同一时期,岩溶呈多层发育。
④ 非可溶性岩层夹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极弱。
五、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地壳运动的性质、幅度、速度和波及范围,控制着水循环交替条件及其变化趋势,从而控制着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速度、空间分布及岩溶作用的变化趋势。
① 上升期: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地下水位逐渐下降,侧向岩溶不发育,规模小而少见,分带现象明显,以垂直形态的岩溶为主。
② 平稳期:侵蚀基准面相对稳定,溶蚀作用充分进行,分带现象明显,侧向岩溶规模大,岩溶地貌较明显典型。
③ 下降期:常形成覆盖型岩溶,地下水循环条件变差,岩溶作用受到抑制或停止。
④ 间歇性上升:形成水平溶洞成层分布,高程与阶地相对应。
⑤ 振荡升降:岩溶作用由弱到强,由强到弱反复进行,形成以垂直形态的岩溶为主,水平溶洞规模不大,而且成层性不明显。
⑥ 间歇性下降:岩溶多被埋于地下,规模不大,但具成层性,洞穴中有松散物充填。
3.岩溶渗漏的类型、影响因素及水库渗漏的研究内容
类型:
按渗漏通道分类:裂隙分散渗漏、管道集中渗漏。
按库水漏失的特点分类:暂时性渗漏、永久性渗漏。
影响因素:
一、岩溶的影响
碳酸盐岩经岩溶作用后,形成各种地下岩溶,如溶隙、溶洞、暗河等,使岩体的透水性加大,常构成水库渗漏的主要通道。岩溶发育程度是决定渗漏通道大小的根本因素。
二、地质构造的影响
渗漏通道的连通性主要决定于地质构造的特点,同时褶皱和断层对岩溶渗漏通道的影响十分复杂。
三、河谷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
(1)补给型 两岸地下水或两岸地下水及邻谷河水均匀补给建库河流。
(2)排泄型 建库前河水补给地下水,建库后肯定会产生库水永久渗漏。
(3)悬托型 因深成岩溶发育而形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在这种河谷中修建水库时,将沿整个库底产生垂直渗漏,应尽量避免在悬托型河谷段修坝建库。
水库渗漏的研究内容
(1)查明岩溶发育、分布规律、重点查明溶洞、暗河的展布位置、规模等,进行岩溶泉水流量、高程调查,确定通道的位置及可能影响程度。
(2)分析地质条件
①岩层组合:当夹有非可溶岩地层时,可借助该层防止渗透。
②地质构造:
褶皱: 纵谷:与河流所处褶皱的部位有关。
横谷:修水库不刹,但充分刹用隔水层,可能防止坝区渗漏。
斜交谷:具体分析。
断层:既可有利于渗漏,又可不利于渗漏 。
岩体侵入:相对隔水层的分布位置。
(3)查明河间地块的水文地质条件
①补给型:渗漏与否视蓄水后库水位与地下水位的补给关系而定。若建库后仍为补给型,不永久渗漏。若建库后为排泄型,则渗漏。
②排泄型:建库后肯定会产生永久渗漏。
③悬托型:一定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