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毒素和内毒素的区别
|
外毒素 |
内毒素 |
来源 |
G+菌和部分G-菌 |
G-菌 |
存在部分 |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出 |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
化学成分 |
蛋白质 |
脂多糖 |
稳定性 |
60~80℃,30分钟 |
160℃,2~4小时 |
毒性作用 |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
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全身反应 |
抗原性 |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产生类毒素 |
特点 |
1、大多数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 3、绝大多数不耐热 4、抗原性强 5、可用人工化学方法脱去毒性(A亚基活性),保留其抗原性(B亚基结构) |
1、产生于G-菌细胞壁 2、化学性质是LPS 3、对理化因素稳定 4、毒素作用相对较弱 5、不能用甲醛液脱毒而成为类毒素 |
分类 |
1、神经毒素: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 2、细胞毒素:能直接损失宿主细胞(成孔毒素、磷脂酶类) 3、肠毒素:霍乱弧菌 |
|
主要生物学作用 |
|
1、 发热反应 2、 白细胞反应 3、 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