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影响肝药酶,即许多药物诱导或抑制肝药酶而影响其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从而使其半衰期、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发生改变。
【该题针对“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调配在一起时,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如混浊、沉淀、变色、减效、失效或产生有害物质,称为药物配伍禁忌。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在碱性药物溶液中易氧化而失效;生物碱水溶液遇酸、碘化物,则易发生沉淀。
【该题针对“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产生的不符合用药目的或对病人不利的反应。包括:1.副作用;2.毒性反应;3.变态反应;4.后遗效应;5.继发反应;6.致畸作用;7.药物依赖性:(1)生理依赖性;(2)心理依赖性。
【该题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药物作用也称药物效应,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引起的机体机能或形态的改变。如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阻断虹膜环状肌上的M受体,其效应是阻断受体后产生的环状肌松弛及瞳孔扩大。药物作用有时也称生物活性或药物反应。
【该题针对“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性较强,使用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较多,但作用范围广。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密切相关,一般药物在较小剂量或常用量时选择性较高,随着剂量增大,选择性降低,中毒量时可产生更广泛的作用(包括严重的中毒反应)。
【该题针对“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常用量,又称治疗量,指比阈剂量大而又小于极量的剂量,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病人有效而不会出现中毒。无效量指不出现效应的剂量。阈剂量即最小有效量,指药物刚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致死量指达到导致死亡的剂量。极量即最大有效量,指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出现中毒的剂量。
【该题针对“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副作用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B选项是后遗效应。
【该题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称为后遗效应。
【该题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知识点进行考核】
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该题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知识点进行考核】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不同给药途径吸收快慢依次为:吸入>舌下>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该题针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脑屏障指脑的血液与脑细胞外液及脑脊液间的屏障,其对药物的通过具有重要屏障作用,有利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该题针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知识点进行考核】
1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的吸收与给药途径的关系。口服给药是常用的给药途径,吸收部位为胃肠道。舌下给药吸收部位为舌下静脉。
【该题针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知识点进行考核】
1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小肠pH范围较广(pH 4.8~8.2),能满足绝大多数药物吸收对pH值的要求;小肠黏膜表面有丰富的绒毛,绒毛上皮细胞为单细胞,吸收面积大(约300m2);药物在小肠中移动速度较慢(4~5小时才达回盲部)而停留时间长,故吸收充分。
【该题针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知识点进行考核】
1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的过程,尿液pH值会影响药物的解离度从而影响排泄。当苯巴比妥、水杨酸等弱酸性药物中毒时,碱化尿液可使药物的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进而解救药物中毒。
【该题针对“药物的转化、排泄及其影响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1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首过效应,亦称首过消除,指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要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其在肠黏膜和肝脏中极易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有减少的现象。经胃肠道吸收的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
【该题针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知识点进行考核】
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脏的重吸收作用主要决定于肾小球滤过,尿液pH值将影响药物解离度,从而影响排泄。当弱酸性药物中毒时,碱化尿液可使药物的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从而解救药物中毒。
【该题针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知识点进行考核】
1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临床上连续多次给药,若每隔1个半衰期用药一次,经过4-6个半衰期后体内药量可达稳态水平的93.5%-98.4%,即稳态血药浓度。若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采用首次剂量加倍的方法可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该题针对“半衰期和连续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知识点进行考核】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此题考点为稳态血药浓度。临床上每隔一个半衰期用药一次,经过4-6个半衰期后体内药量可达一个稳态水平的93.5%-98.4%,这个相对稳态的水平,称为稳态血药浓度,亦称坪值。本题半衰期为12小时,则由此类推,可知于3天后血药浓度将大于稳态的98%。
【该题针对“半衰期和连续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知识点进行考核】
1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血浆半衰期,用t1/2表示。
【该题针对“半衰期和连续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B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增强作用是指两药合用后的作用大于它们分别作用的代数和。
【该题针对“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两个激动药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反的两个特异性受体,即为生理性拮抗。
【该题针对“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该题针对“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仍有困倦、头昏、乏力等宿醉现象。
【该题针对“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知识点进行考核】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进入购买】 欢迎加入执业医师交流群:214267037,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