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四: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改变可分为3期:①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②分泌期: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③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由于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组织变性、坏死,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
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排卵前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产生酸性黏多糖(AMPS);排卵后孕激素抑制AMPS的生成和聚合,并促使其降解,有利于孕卵的着床及发育;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组织缺血、坏死、释放前列腺素PG 和内皮素-1等血管收缩因子,使子宫血管和肌层节律性收缩,进而导致内膜功能层迅速缺血坏死、崩解脱落。※二、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阴道黏膜 月经周期中阴道黏膜上皮呈周期性变化,以阴道上段最为明显。排卵前,阴道上皮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底层细胞增生,逐渐演变为中层与表层细胞,使阴道上皮增厚,表层细胞出现角化,在排卵期的程度最为明显。排卵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表层细胞脱落。因此,临床上常借助阴道脱落细胞的变化,以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和有无排卵。
2.宫颈黏液 宫颈黏膜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受卵巢性激素影响也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净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宫颈管分泌的黏液量很少。随着雌激素水平提高,至排卵期黏液分泌量增加,黏液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10cm以上。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黏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黏稠而混浊,拉丝度差,易断裂。
3.输卵管 输卵管的形态和功能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同样发生周期性变化。
细目五:月经周期的调节
一、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GnRH直接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输送到腺垂体,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GnRH分泌呈脉冲式。而GnRH的分泌又受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性激素的反馈调节,包括起促进作用的正反馈和起抑制作用的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包括长反馈、短反馈和超短反馈。
二、腺垂体生殖激素
腺垂体(垂体前叶)分泌的直接与生殖调节有关的激素有促性腺激素(FSH、LH)和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对GnRH的脉冲式刺激起反应,亦呈脉冲式分泌,直接控制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催乳素的产生主要受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抑制因子的抑制性控制。催乳素具有促进乳汁合成功能。
三、卵巢激素的反馈作用
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GnRH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具有反馈作用。小剂量雌激素对下丘脑产生负反馈;而大剂量雌激素既可产生正反馈又可产生负反馈作用。
四、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1.卵泡期 在前次月经周期的卵巢黄体萎缩后;雌、孕激素水平降至最低,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抑制解除,下丘脑又开始分泌GnRH,使垂体FSH分泌增加,促使卵泡逐渐发育,在少量LH的协同作用下,卵泡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随着雌激素逐渐增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增强,抑制下丘脑GnRH的分泌,使垂体FSH分泌减少。随着优势卵泡逐渐发育成熟,雌激素出现高峰,对下丘脑产生正反馈作用,促使垂体释放大量LH,出现高峰,FSH同时亦形成一个较低的峰,大量的LH与一定量FSH协同作用,使成熟卵泡排卵。
2.黄体期 排卵后,循环中LH和FSH均急速下降,在少量LH及FSH作用下,黄体形成并逐渐发育成熟。黄体主要分泌孕激素、雌激素,由于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共同的负反馈作用,垂体分泌的LH及FSH相应减少,黄体开始萎缩,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也减少。子宫内膜失去性激素支持,发生坏死、脱落从而月经来潮。孕激素、雌激素和抑制素A的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抑制,FSH、LH分泌增加,卵泡开始发育,下一个月经周期又重新开始,如此周而复始。
【习题】
54.关于内分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有月经来潮就意味着有排卵
B.卵巢只分泌雌激素、孕激素
C.排卵前8小时雌激素出现峰式分泌
D.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无雌激素
E.排卵前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成熟素(FSH)分泌达高峰
『正确答案』E
细目六:中医对女性生殖生理的认识
一、中医有关月经的概念和认识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胞宫出血。又称月水、月信。另外,王叔和的《脉经》首次提出了几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在身体无病的前提下,月经两月一潮的称“并月”;三月一潮的称“居经”或“季经”;一年一潮的称“避年”;终生不潮而能受孕的称“暗经”;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称为“激经”、“盛胎”、“垢胎”。
二、中医有关月经产生及调节相关脏腑、经络、气血理论
月经是脏腑、天癸、经络、气血协同作用于胞宫而产生的生理现象。其中尤其是肾气、天癸、冲任二脉与月经有着直接的关系。
1.脏腑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而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在月经的产生与调节的机理中,与肾、肝、脾的关系尤为密切。
(1)肾 经络上的联系:“胞络者,系于肾”,说明肾与胞宫之间通过经络有直接联系。此外,肾脉又可通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功能上: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所藏的精气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之精,为生殖发育之源。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相互资生,为胞宫的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胞宫具排泄月经、孕育胎儿的功能,与肾主生殖的功能相一致。
【习题】
29.胞宫与下列那一脏腑有经脉的直接连属关系
A.肾
B.肝
C.脾
D.肺
E.膀胱
『正确答案』A
(2)肝 经络上的联系:肝脉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功能上:肝具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而胞宫的行经和胎孕的功能以血为用。肝主疏泄,具协助排泄月经,促进受孕的功能。因此,肝对胞宫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3)脾 经络上的联系:脾脉通过冲、任二脉与胞宫相联系。功能上: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为胞宫的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又天癸虽然来源于先天,必须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到一定时期才能成熟,使胞宫具经、孕、产、育的生理功能。同时脾主升清,不但对血液有收摄、控制的作用,而且直接对胞宫具有提摄的作用。
(4)心 经络上的联系:“胞宫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说明心不但与胞宫有直接的经络联系,而且还通过督脉与胞宫相联系。功能上;心主血,其充在血脉,若心血旺盛,心气下通,血脉流畅,入于胞宫,则胞宫具行经、胎孕之功能;又心主神明,女性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对月经及胎孕的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
(5)肺 经络上的联系:肺与任、督脉是相通的,并借任、督二脉与胞宫相联系。功能上:肺主一身之气,居上焦,朝百脉而输布精微,体内精、血、津液皆赖肺气运行。下达胞宫而成为胞宫经、孕、产、育的物质基础。
2.天癸 天癸,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天癸来源于先天肾气,并藏之于肾,但要在肾气旺盛的前提下,且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支持,到一定阶段才能蓄积而生。天癸通达于冲任二脉,是维系胞宫行经、胎孕正常的重要物质基础。肾气的“盛”与“衰”,影响天癸的“至”与“竭”,调节着冲脉、任脉的蓄溢,协调胞宫的生理功能,对女性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3.气血 气血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经、孕、产、乳均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由脏腑化生,通过冲、任、督、带、胞脉、胞络运达胞宫,为胞宫的行经、胎孕、产育及化生乳汁提供物质基础,使胞宫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和气相互资生,互相依赖,气血调和,则经候、胎孕如常。
4.冲、任、督、带脉 冲、任、督、带具特殊的循行与功能,其与胞宫的生理功能有关,因此在妇女的生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冲脉:“冲脉隶于阳明”,又胃为水谷之海,为多气多血之腑,则冲脉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冲脉“渗三阳”、“渗三阴”,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故而被称作“十二经之海”、“血海”。因此,冲脉之精血充盛,胞宫具有行经、胎孕的生理功能。
任脉:“起于胞中”,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总司一身之精、血、津、液等阴精。“妊主胞胎”。因此只有任脉之气通,才能促使胞宫行经与胎孕等生理功能。
督脉:“任脉、冲脉、督脉者,一源而三歧也……亦犹任脉、冲脉起于胞中也”,督脉与诸阳经交会,故有“阳脉之海”之称。
带脉:带脉始于季肋,横行于腰部,如束带状,总束诸经,使经脉气血循行保持常度;约束冲、任、督脉维系胞宫生理活动。
【习题】
23.关于“天癸”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天癸禀受于父母先天之气
B.在肾气盛的前提下产生
C.是妇女特有的物质
D.在特定年龄阶段蓄积而生
E.是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阴精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