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输卵管
输卵管为卵子与精于结合的场所及运送受精卵的管道。
1.形态 为自两侧子宫角向外伸展的管道,长8~14cm。内侧与宫角相连,外端游离,根据输卵管的形态不同,分为4部分:①间质部:长约1cm。②峡部:紧接为间质部外侧,管腔较窄,长约2~3cm。③壶腹部:在峡部外侧,管腔较宽大,长5~8cm。④伞部:输卵管的最外端,游离,开口于腹腔,管口为多须状组织。多为1~1.5cm,有“拾卵”作用。
2.组织结构 输卵管壁由浆膜、肌层和黏膜三层组成。
(四)卵巢
卵巢是产生与排出卵子,并分泌甾体性激素的性器官。
1.形态 呈扁椭圆形,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后,表面逐渐凹凸不平。生殖年龄妇女卵巢约4cm×3cm×1cm,重5~6g,绝经后卵巢逐渐萎缩变小变硬。
2.组织结构卵巢表面无腹膜覆盖。卵巢表层为单层立方上皮即生发上皮,其下为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白膜下的卵巢组织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外层为皮质,其中含有数以万计的始基卵泡和发育程度不同的囊状卵泡。髓质在卵巢的中心部,无卵泡,与卵巢门相连,含有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神经。
三、中医对女性生殖器的认识
外阴,中医古籍称之为阴户,又名四边;阴道,称之为子肠、产道、地道;子宫,称之为女子胞,又称胞官、胞脏、子脏、子处、子宫、血室;子宫颈外口,称为子门、子户;处女膜,称为玉门、龙门、胞门。
名称 |
毛际 |
阴户 |
阴道 |
胞宫 |
子门 |
别名 |
|
四边、廷孔 |
子肠 |
女子胞、子宫、子处、血脏、血室、子脏 |
|
西医 |
阴阜 |
外阴、阴道口及处女膜 |
阴道 |
子宫及输卵管、卵巢 |
子宫颈口 |
功能 |
|
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门户,排月经、泌带下、排恶露之出口,合阴阳之入口,又是娩出胎儿、胎盘之产门。 |
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阴阳交合的器官,娩出胎儿的路径。 |
主行月经、分泌带液、种子育胎、发动分娩、排泻恶露。 |
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二道关口,排月经、泌带液、娩出胎儿的通道。 |
其他 |
|
龙门:未产 |
|
|
|
※细目三:邻近器官及血管、淋巴、神经的关系
一、生殖器与邻近器官
邻近器官有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二、生殖器与血管、淋巴、神经的关系
1.血管维持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部内动脉,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并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且相互吻合,故盆腔静脉感染易于蔓延。
2.淋巴 主要分为盆腔淋巴(髂淋巴组、腰淋巴组、骶前淋巴组)与外生殖淋巴(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两组。
3.神经 支配外阴部的神经主要为阴部神经,来自骶丛分支和自主神经;支配内生殖器的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细目四:骨盆底
骨盆底是封闭骨盆出口的软组织,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所组成。中间有尿道、阴道及直肠穿过。骨盆底组织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位于正常位置。骨盆底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后面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及坐骨结节。两侧坐骨结节前缘的连线将骨盆底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尿生殖三角,又称尿生殖区,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部为肛门三角,又称肛区,有肛管通过。
骨盆底组织由外层、中层、内层组织构成。
1.外层 会阴浅筋膜及其深部的三对肌肉与一括约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
2.中层 即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及一薄层肌肉组成,覆盖于骨盆出口平面的前三角形平面上,故亦称三角韧带。其上有尿道及阴道从中穿过。两层筋膜间有一对由两侧坐骨结节到中心腱的会阴深横肌和尿道周围的尿道括约肌。
3.内层 即盆膈。为骨盆底最里面且最坚韧的组织,由肛提肌及其上下筋膜所组成,有尿道、阴道和直肠贯穿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