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7中西医助理医师《药理学》章节复习:第一单元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_第2页

考试网   2017-01-19   【

  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是最常用的两种注射给药途径,特点是吸收迅速而完全。

  与口服给药相比,注射给药具有以下特点:

  适用于在胃肠中易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如青霉素G、庆大霉素。

  适用于肝脏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如利多卡因。

  使药物的效应产生更快。

  注射给药对少数药物吸收反而比口服差。

  吸入给药

  吸收极其迅速。

  气体及挥发性药物(如吸入麻醉药及亚硝酸异戊酯等)可直接进入肺泡被迅速吸收;

  液体药物及固体药物则需要经过雾化以后成极细颗粒方能有效吸收;

  颗粒直径3~5μm的药物可达细支气管,小于2μm才可进入肺泡,较大雾粒的喷雾剂只能用于鼻咽部或气管的局部治疗(如抗菌、消炎、祛痰、通鼻塞等)。

  分布

  概念: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

  特点:药物分布不均匀,不同步。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2.体内特殊屏障

  3.组织亲和力

  4.局部器官血流量

  5.体液的PH值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特点: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竞争排挤,浓度增加)

  如:华法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磺胺类药物、氯丙嗪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体内的特殊屏障:

  血脑屏障——是一种选择性阻止各种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的屏障,有利于维持中枢NS内环境相对稳定;

  特点:致密,通透性差;病理状态下通透性可增加;

  ◇分子小,脂溶性高,极性小的物质易于通过

  胎盘屏障——特点:通透性高。

  妊娠用药禁忌!!

  血眼屏障——局部给药。

  组织的亲和力:

  碘——甲状腺

  但不一定是作用的靶器官:硫喷妥钠——脂肪组织;四环素与钙络合沉积于骨骼及牙齿中。

  局部器官血流量(再分布)

  人体脏器的血流量以肝最多,肾、脑、心次之。这些器官血流丰富、血流量大,药物吸收后往往在这些器官迅速达到较高浓度。药物从血流丰富的器官到其他组织器官的过程叫再分布。如:硫喷妥钠。

  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pH约7.4);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pH约7.0)浓度较高。

  举例:口服碳酸氢钠抢救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转化(代谢)

  概念: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

  代谢部位:主要是肝脏;

  药物代谢过程:

  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Ⅱ相反应:结合(与葡萄糖醛酸或乙酰基、甘氨酸、硫酸等结合)。

  药物代谢酶:

  肝药酶的特性

  (1).选择性低:针对各种药物均有作用;

  (2).变异性较大:个体差异大,先天,年龄,营养状态,机体功能状态,疾病等均可影响其含量及活性;

  (3).易受外界因素诱导或抑制

  ◇肝药酶诱导剂,使药酶的数量增加,或活性提高。

  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地塞米松等。

  举例:孕妇在产前两周服用苯巴比妥60mg/d,可诱导新生儿肝微粒体酶,促进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从胆汁排出,可用于预防新生儿的核黄疸。

  ◇肝药酶抑制剂,使药酶的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

  如:氯霉素、对氨水杨酸、异烟肼、保泰松、西咪替丁等。

  举例:氯霉素与苯妥英钠合用,可使苯妥英钠在肝内的生物转化减慢,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可引起毒性反应。

  排泄

  概念:排泄是指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不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是药物作用彻底清除的过程。

  排泄器官:肾脏(主要)、

  肺(挥发性药物及气体)、

  胆汁、腺体(乳腺,汗腺,唾液腺)

  肾排泄过程及影响因素

  胆汁排泄及其影响因素

  途径:肝脏——胆汁——肠腔——粪便。

  药物的肠肝循环:自胆汁排进十二指肠的结体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使药物排泄慢,作用时间延长。

  举例:洋地黄毒苷的肝肠循环比例25%,T1/2:5~7天,作用消失需2~3周。

  半衰期和连续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

  半衰期(V) 一般是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也称血浆半衰期。

  绝大多数药物t1/2是固定值,反映药物消除速度。

  V=0.693/Ke

  Ke是消除速率常数,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百分率。Ke值大,说明消除速率快。

  按t1/2长短将药物分为5类:超短效t1/2≤1小时,短效为1~4小时,中效为4~8小时,长效为8~24小时,超长效>24小时。

  肝肾功能不良者,绝大多数药物t1/2延长,通过测定病人肝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

  多次给药的特点:

  ◇ 连续给药,经5个t1/2血浆中药物浓度达到稳态浓度(CSS)——又称坪值。

  ◇ 达到CSS时,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

  ◇ 坪值高低与单位时间内(每日)药量成正比。药量越大,坪值越高;药量越小,坪值越低。

  ◇ 首剂加倍:是指第一次用药量是常规剂量的两倍

  特点: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坪值;

  例如:洋地黄毒苷半衰期为36个小时,达坪需一周时间。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物相互作用——指同一时间或间隔一定时间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产生的相互影响。

  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

  体外相互影响——药物配伍禁忌

  指讲多种药物混合在一起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如混浊、沉淀、变色、减效、失效或产生有害物质。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在碱性药物溶液中易氧化而失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使氨基糖苷类失去抗菌活性;青霉素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易致过敏。

  药动学方面

  妨碍吸收

  ◇ 改变胃肠道pH;

  ◇ 吸附、络合或结合;

  ◇ 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

  ◇ 改变肠壁功能;

  吸附、络合或结合——

  氢氧化铝凝胶可吸附氯丙嗪;

  考来烯胺能与洋地黄、性激素、甲状腺素、四环素、保泰松、苯巴比妥、口服抗凝血药、噻嗪类利尿药等结合;

  四环素类与钙、镁或铝等离子能形成不溶性络合物;

  浓茶中含大量鞣酸,可与铁制剂或生物碱发生沉淀,因而阻碍吸收。

  妨碍分布——竞争血浆蛋白结合

  如: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与血浆蛋白结合力强,可将双香豆素类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来,抗凝血作用增强。

  早产儿或新生儿服用磺胺类或水杨酸类,由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可将胆红素从血浆蛋白置换出来,引起脑核性黄疸症。

  影响生物转化

  影响肝药酶 药物诱导或抑制肝药酶而影响其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影响非微粒体酶 改变受此酶代谢的药物生物转化,如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可延缓单胺类药物代谢,使这些药物的升压作用和毒性反应增加。

  影响药物排泄

  ◇ 影响尿液pH

  “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 竞争转运载体

  如:水杨酸类、丙磺舒、噻嗪类、乙酰唑胺、呋塞米、对氨基水杨酸、青霉素、头孢噻啶等。当这些药物合用时,排泄均可减少,使作用或毒性增加。

  药效学方面

  拮抗作用

  ◇药理性拮抗

  如,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纳洛酮可拮抗吗啡的作用;普萘洛尔可拮抗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

  ◇生理性拮抗

  如,组胺可作用于H1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肾上腺素可作用于β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化学性拮抗

  如:鱼精蛋白解救肝素过量;重金属可与二巯基丙醇结合成络合物而排泄。

  ◇生化性拮抗

  拮抗作用

  例题:

  1、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A)

  A、口服 B、吸入 C、直肠给药 D、注射

  2、对有效期已过的药品,正确的做法是:(C)

  A、如果外观无变化,可以使用 B、可以用,但须观察病人反应

  C、不得再用 D、以上都是

  3、药物的副作用是:(C)

  A、指毒物产生的药理作用 B、是一种变态反应

  C、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D、因用药量过大引起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