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 考 答 案
(一)A1型题
1.C 答案分析: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体现,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又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故神虽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反映于目光。
2.D 答案分析:垂危的病人,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并非好转,而是假神的表现。
3.C 答案分析:病人出现的一时性好转与其危重病情不相符,故当属假象。
4.C 答案分析:戴阳证病人,由于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而见颧红如妆。
5.B 答案分析:根据五行学说,白色与秋季相应,故面色在秋季表现为稍白。
6.A 答案分析: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面色发青。
7.B 答案分析:黄为脾虚湿蕴之象。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故面色发黄。
8.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阴虚火旺者不似阳盛发热之满面通红,而是表现为两颧潮红。
9.B 答案分析:脾胃气虚,气血化生乏源,则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光,称为萎黄。
10.D 答案分析: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故面黄虚浮。
11.C 答案分析:肺主气司呼吸,痰饮壅滞于肺,影响肺气宣降而气逆,故坐而仰首。
12.E 答案分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肾精不足,先天发育不良,则可致小儿头形过小。
13.D 答案分析:外感时邪,火毒上攻,致囟门高突而成。
14.C 答案分析:根据五轮学说,目眦血络属心,色赤主热。心火亢盛则目眦色赤。
15.A 答案分析:白为肺之色,故《内经》谓“气之精为白眼”白精属肺。
16.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邪热甚则色深红;热盛伤津,灼伤营阴,则唇绛而干。
17.C 答案分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胖瘦老嫩适中。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18.E 答案分析: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而成。
19.C 答案分析:气血两虚不能充盈于舌体所致。
20.E 答案分析:绛舌主热邪深重,温病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黏稠,热壅血滞则舌呈绛红。
21.B 答案分析:阴寒内盛,则血液凝而瘀滞,舌色青紫而润;寒性收引,舌上筋脉挛急,则舌体紧缩不能伸长。
22.B 答案分析:黄色主热。病邪入里化热,或脏腑内热,胃气挟邪热上熏可致苔色变黄。
23.B 答案分析:薄苔是由胃气、胃津熏蒸于舌而成;厚苔则常因胃气挟食浊、痰湿等有形邪气熏蒸,滞积于舌所致。故舌苔由薄变厚,一般说明邪气渐盛,主病进。
24.C 答案分析:腻苔的主要特点是苔质致密,颗粒细腻,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区别于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松软,形如豆渣堆积舌面刮之易去。
25.C 答案分析:邪热炽盛则舌生芒刺。舌尖属心,故心火亢盛,舌尖生芒刺。
26.A 答案分析:红色主热,热盛气血涌动,舌体脉络充盈故舌色红;热邪熏灼,苔现黄色,厚苔主邪盛入里。因此舌红苔黄厚为里实热证。
27.E 答案分析:肝风内动,挟痰瘀阻于舌的一侧经脉,受阻一侧则舌肌弛缓,收缩无力,而健侧舌肌力如常,故伸舌时向健侧歪斜。常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
28.B 答案分析:阳虚则生血行血之力不足,舌失充养则色淡;阳虚则寒,水饮停留,则苔黑而滑润。
29.C 答案分析:舌苔乃胃气熏蒸而成,若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者,为有根苔,称真苔。真苔多为实证,是胃气尚存,夹食积浊气上蒸所致。若苔不着实,似涂浮舌上,刮之即去,为无根苔,称假苔。假苔多见于虚证,为胃气大伤,不能上蒸、难以续生新苔,而原有之苔逐渐脱离舌体之故,所以刮之即脱。故舌苔之有根、无根取决于胃气的盛衰变化。
30.D 答案分析:气血两虚,舌体失养,故色淡白而体瘦薄。
31.E 答案分析:瞳仁属肾。肾藏精,滋养瞳仁,瞳仁扩大,多属肾精耗竭,为濒死危象。
32.E 答案分析: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五脏六腑精气衰竭,不能滋养于目,则目睛下陷窠内,病属难治。
33.A 答案分析: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热时毒,气血壅滞,结于颈项肿块累累如串珠,称“瘰疬”。
34.A 答案分析:肌表感受外邪往往由浅入深,首先入络,进一步则深入客经。故络脉浮露者,主病在表。
35.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鲜红多属外感表证;色紫红者,则提示邪热深入为内热。
36.C 答案分析:络脉出现的部位随邪气侵入的深浅而变化,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
37.B 答案分析:患部如粟米状,根脚坚硬而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甚者为“疔”的特点。
38.A 答案分析: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称“水疝”,是水湿停聚,下注阴囊所致。
39.D 答案分析:呕吐物清稀无臭,为寒呕。多因脾胃阳虚或寒邪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40.A 答案分析:痰色白清稀而多泡沫者,为风痰,是因痰湿伏肺,外受风寒所致。
(二)A2型题
1.C 答案分析:在疾病过程中,病人出现神识昏迷,语无伦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为邪闭清窍。表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深重,预后不良,为失神之征。
2.C 答案分析:猝然昏仆不知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动,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多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的痫证。
3.D 答案分析:原面色苍白,忽见颧红如妆,游移不定,多见于久病重病之人,为虚阳浮越于上的“戴阳”证,属危重证候。
4.A 答案分析:肌肤局部红肿高起,根盘紧束,伴有热疼痛者为“痈”,属阳证。多因热毒内蕴,复感邪毒,致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壅滞不通,热胜肉腐成痈。
5.E 答案分析:阴虚火旺,故舌色绛红;复感外邪,表里同病,苔薄白而干。
6.A 答案分析:湿热内结,困阻脾胃,升降失司,故脘腹痞满;湿性重着,则头身困重;胃气挟湿热上熏,则见舌苔黄腻。
7.C 答案分析:胃气尚存,夹食积浊气上蒸,则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为有根苔,称真苔。真苔多为实证。
8.B 答案分析:燥邪犯肺,耗伤肺津,则痰少而黏难咯出,甚则干咳少痰,属燥痰。
(三)B1型题
1.C 答案分析:失神,是神气衰败之象。病人在精神状态和目神上表现的特点是: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等。表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深重,预后不良。
2.B 答案分析:久病、重病精气大衰之人,如原已精神极度萎顿,突然神清多语,声高不休,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或本已目光无神呆滞,突然目显光彩等,都属假神的表现。此为阴阳形将离决的危笃之象,是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而出现一时“好转”的假象。
3.B 答案分析:面色黄而虚浮,为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所致,称为“黄胖”。
4.A 答案分析: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则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华,称为萎黄。
5.C 答案分析:咽喉一侧或两侧突起肿块,状如乳突,称“乳蛾”,是邪壅气血;若红赤溃烂,为热毒蕴结。
6.E 答案分析:咽部有灰白色膜点,擦之不去,重擦出血,随即复生者,是“白喉”,为疫疠毒邪蕴积肺胃,上蒸咽喉所致。
7.C 答案分析:以五脏划分,则舌根属肾。
8.A 答案分析:以五脏划分,则舌尖属心肺。
9.E 答案分析:舌红绛主热,在内伤杂病中,阴虚火旺则舌质红绛,胃津匮乏不能上承则苔少。
10.B 答案分析:阳气不足,生化阴血的功能减退,不能温运血液充养于舌,故舌色浅淡;阳虚水停则苔白而润。
11.B 答案分析:疹,形小如粟粒,高出肌肤,抚之碍手。
12.D 答案分析:初起患部如粟米状,根脚坚硬而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甚者为“疔”。
13.A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连目系,肝风内动,上扰目络,黑睛斜向一侧,称“横目斜视”。
14.E 答案分析:瞳仁属肾。肾藏精,滋养瞳仁。瞳仁扩大,多属肾精耗竭,为濒死危象。
(四)X型题
1.A B C D E 答案分析: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这是望神的主要内容。
2.A B D C 答案分析:小儿于眉间、鼻梁、口唇四周出现青灰色,是惊风先兆或发作。寒、痛、瘀面色多见青白、青紫或青黑晦暗。由于外感寒邪,寒性凝滞,气血不畅;或阳气亏虚,气血瘀滞,经脉不利。“不通则痛”,临床多伴有疼痛。
3.B D 答案分析:阴血不足,筋骨肌肉皆失所养,日久可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失润;阴虚火旺,虚火上扰则颧红。
4.B D 答案分析:肾藏精,其华在发,发又为血之余。故头发色黑润泽浓密者,是肾气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现。头发稀疏,色黄干枯者,是肾气亏虚,精血不足所致。
5.A B C D E 答案分析:手足少阳、手足太阳及足阳明经入于耳或环绕其周围,故耳称为“宗筋之所聚”。
6.B C E 答案分析:喉为肺之门户,咽内通于胃,肾之经脉循咽喉,故望咽喉可知肺胃与肾之病变。
7.A B C E 答案分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表现为:舌质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荣润有神;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8.B C E 答案分析:舌生芒刺常因脏腑热盛,热入营血,营热郁结充斥舌络所致。若舌尖有芒刺,为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属肝胆火盛。
9.A B C D E 答案分析:热入心包,扰及神明,舌窍不利;或痰浊、痰热内结,闭窍阻络,舌失其主;或肝风挟痰,上阻舌络;舌色红干而强硬,多为热盛伤津;若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者,常见于中风病。
10.A B C D E 答案分析:黄苔的形成,是因病邪入里化热,脏腑内热,胃气夹邪热上泛熏灼,导致苔色变黄。一般主里证、热证,也可见于表证、虚证和寒证。如苔薄淡黄,也可见于外感风热表证;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
11.B C E 答案分析:剥落苔的形成,是因胃气匮乏不得上蒸于舌,或胃阴枯涸不能上潮于口所致。若痰热湿浊内阻者,出现剥苔,则是邪气渐退,而胃阴耗伤之象。
12.B D E 答案分析:多因脾阳虚,水湿停聚,或湿聚成痰饮,阻滞舌络而致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阳虚水停 阻遏阳气,则舌苔白腻。
13.A B C 答案分析:痿软舌多由阴血亏虚,舌肌失养所致。舌淡白而渐痿者,属气血两亏;舌红绛而渐痿者,属肝肾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暴痿,是热灼津伤。
14.A D E 答案分析:络脉显现于风关者,是邪气入络,示邪浅病轻;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络脉过气关达命关时,是邪气入脏,邪陷病危之兆;若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色泽变化亦反映病情轻重,色紫黑者主血络郁闭,为病重之象。
15.A B C 答案分析:唾为肾之液,亦与脾胃相关。故唾液分泌量的变化常与肾、胃功能失调有关。唾多而粘,多因胃中积冷、宿食、湿停等,致胃气上逆而多唾。
16.A B D E 答案分析:“疖”的特点是:患处形小而圆,生于皮肤浅表,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愈。而麻木或发痒属“疔”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