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诊断要点】
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类证鉴别】
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有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胃痛与胁痛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辨证论治】
寒邪客胃证
主症: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病机概要: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代表方剂: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常用药物:高良姜、吴茱萸、香附、乌药、陈皮、木香等。
饮食伤胃证
主症: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病机概要:饮食积滞,阻塞胃气。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剂: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物: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等。
肝气犯胃证
主症: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
病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物:柴胡、芍药、川芎、郁金、香附、陈皮、枳壳、佛手、甘草等。
湿热中阻证
主症: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概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代表方剂:清中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连、栀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等。
瘀血停胃证
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病机概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剂: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常用药物: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等。
胃阴亏耗证
主症: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概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剂: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等。
脾胃虚寒证
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病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桂枝、生姜、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等。
第六节 呕吐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
【诊断要点】
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
新病邪实,呕吐频频,常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
本病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类证鉴别】
呕吐与反胃 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临诊之时,是不难分辨的。
呕吐与噎嗝 呕吐与噎嗝,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嗝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嗝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呕吐物的鉴别 呕吐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别,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及气味,也可以帮助鉴别。若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者,多属饮食停滞,食积内腐;若呕吐出苦水、黄水者,多由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若呕吐物为酸水、绿水者,多因肝热犯胃,胃气上逆;若呕吐物为浊痰涎沫者,多属痰饮中阻,气逆犯胃;若呕吐清水,量少,多因胃气亏虚,运化失职。
【辨证论治】
(一)实证 外邪犯胃证
主症: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病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代表方剂: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物: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生姜等。
食滞内停证
主症: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病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表方剂: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物: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等。
痰饮内阻证
主症: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病机概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剂: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生姜、茯苓、白术、甘草、桔梗等。
肝气犯胃证
主症: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病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剂:四七汤加减。
常用药物:苏叶、厚朴、半夏、生姜、茯苓、大枣等。
(二)虚证 脾胃气虚证
主症:食欲不振,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象虚弦。
病机概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等。
脾胃阳虚证
主症: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白光)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病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剂: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等。
胃阴不足证
主症: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病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剂: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等。
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诊断要点】
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其疼痛性质各异,若病因外感,突然剧痛,伴发症状明显者,属于急性腹痛;病因内伤,起病缓慢,痛势缠绵者,则为慢性腹痛。临床可据此进一步辨病。
注意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如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沥,尿道灼痛;蛔虫作痛多伴嘈杂吐涎,时作时止;瘀血腹痛常有外伤或手术史;少阳表里同病腹痛可见痛连腰背,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关系,起病经过,其他伴发症状,以资鉴别何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质。
【类证鉴别】
腹痛与胃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腹痛与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 许多内科疾病常见腹痛的表现,此时的腹痛只是该病的症状。如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积聚之腹痛,以腹中包块为特征等。而腹痛病证,当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外科腹痛多后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等。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如痛经、先兆流产、宫外孕输卵管破裂等,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寒邪内阻证
主症: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病机概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物: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等。
湿热壅滞证
主症: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病机概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代表方剂: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物: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等。
饮食积滞证
主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病机概要: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枳实导滞丸加减。常用药物: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泽泻、白术、茯苓等。
肝郁气滞证
主症: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病机概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物: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等。
瘀血内停证
主症: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暗,脉细涩。
病机概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桃仁、红花、牛膝、当归、川芎、赤芍、甘草、延胡索、蒲黄、五灵脂、香附、乌药、青皮等。
中虚脏寒证
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病机概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代表方剂:小建中汤加减。常用药物:桂枝、干姜、附子、芍药、炙甘草、党参、白术、饴糖、大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