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癃闭
【病因病机】
本病或由膀胱湿热互结,导致气化不利,小便不能,而成癃闭;或肺热壅盛,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热邪闭阻而成癃闭;或跌仆损伤,以及下腹部手术,引起筋脉瘀滞,影响膀胱气化而致小便不通,此属实证。或脾虚气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小便不利;或年老肾气虚惫,命门火衰,不能温煦鼓舞膀胱气化,使膀胱气化无权,形成癃闭,此属虚证。
【辨证】
1.实证
主症 发病急,小便闭塞不通,努责无效,小腹胀急而痛,烦躁口渴,舌质红,苔黄腻。
兼见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数,为湿热内蕴;呼吸急促,咽干咳嗽,舌红苔黄,脉数,为肺热壅盛;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郁气滞;有外伤或损伤病史,小腹满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为外伤血瘀。
2.虚证
主症 发病缓,小便淋漓不爽,排出无力,甚则点滴不通,精神疲惫,舌质淡,脉沉细而弱。
兼见气短纳差,大便不坚,小腹坠胀,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脾虚气弱;若面白,神气怯弱,腰膝酸软,畏寒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肾气亏虚。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以足太阳、足太阴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
主穴 秩边 阴陵泉 三阴交 中极 膀胱俞
配穴 湿热内蕴者,加委阳;邪热壅肺者,加尺泽;肝郁气滞者,加太冲、大敦;瘀血阻滞者,加曲骨、次、血海。
操作 毫针泻法,秩边用芒针直刺2.5~3寸,以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度。针刺中极等下腹部穴位之前,应先叩诊,检查膀胱的膨胀程度,以便决定针剌的方向、角度和深浅,不能直刺者,则向下斜刺或透刺,使针感能到达会阴并引起小腹收缩、抽动为好,每日1~3次。
方义 秩边为膀胱经穴,可疏导膀胱气机。三阴交、阴陵泉醒脾利湿,消除瘀滞。中极为膀胱募穴,配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促进气化。
(2)虚证
治法 温补脾肾,益气启闭。以足太阳经、任脉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秩边 关元 脾俞 三焦俞 肾俞
配穴 中气不足者,加气海、足三里;肾气亏虚者,加太溪、复溜;无尿意或无力排尿者,加气海、曲骨。
操作 秩边用泻法,操作同上。其余主穴用毫针补法,亦可用温针灸,每日l~2次。配穴用补法。
方义 秩边为膀胱经穴,可疏导膀胱气机,通利小便以缓急治标。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能温补下元,鼓舞膀胱气化。脾俞、肾俞补益脾肾。三焦俞通调三焦气机,促进膀胱气化功能。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每次选3~5穴,毫针用中强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穴位敷贴法 选神阙穴。用葱白、冰片、田螺或鲜青蒿、甘草、甘遂各适量,混合捣烂后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加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