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泄泻
【病因病机】
泄泻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急性泄泻,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或感受湿暑热之邪,客于肠胃,脾受湿困,邪滞交阻,气机不利,肠胃运化及传导功能失常,以致清浊不分,水谷夹杂而下,发生泄泻。慢性泄泻或由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失职,水湿谷滞内停,清浊不分而下;若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
【辨证】
1.急性泄泻
主症 发病势急,病程短,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小便减少。
兼见大便清稀,水谷相混,肠鸣胀痛,口不渴,身寒喜温,舌淡苔白滑,脉迟,为感受寒湿;便稀有黏液,肛门有灼热,腹痛,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感受湿热;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伴有未消化的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为饮食停滞。
2.慢性泄泻
主症 发病势缓,病程较长,多由急性泄泻演变而来,便泻次数较少。
兼见大便溏薄,腹胀肠鸣,面色萎黄,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细弱,为脾虚;嗳气食少,腹痛泄泻与情志有关,伴有胸胁胀闷,舌淡红,脉弦,为肝郁;症见黎明之前腹中微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