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祛邪肃肺,化痰平喘。取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配穴 风寒外袭者,加风门;风热者,加大椎、曲池;痰阻肺热者,加丰隆;喘甚者,加天突。
操作 针用泻法,风寒者可合用灸法,定喘穴刺络拔罐。
方义 手太阴经列缺以宣通肺气,祛邪外出。选其合穴尺泽,以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局部取气之会穴膻中,可宽胸理气,舒展气机。取肺之背俞穴,以宣肺祛痰;定喘为平喘之效穴。
(2)虚证
治法 补益肺肾,止哮平喘。以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定喘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配穴 肺气不足者,加气海;肾气不足者,加阴谷、关元。
操作 定喘用刺络拔罐,余穴用毫针补法。可酌用灸法或拔火罐。
方义 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肾俞补之以纳肾气。肺经原穴太渊、肾经原穴太溪,可充肺肾真元之气。足三里调和胃气,以资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平喘、下屏尖、肺、神门、皮质下。每次取23穴,捻转法,用中、强刺激,适用于哮喘发作期。
(2)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膏肓、膻中、定喘。用白芥子30g,甘遂15g,细辛15g共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制成药饼如蚕豆大,上放少许丁桂散,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30~60分钟后取掉,局部有红晕微痛为度。若起泡,消毒后挑破,消毒纱布敷盖。
(3)穴位割治法 选膻中穴,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穴位1cm,割去皮下脂肪,缝合后,外用消毒敷料固定即可。每l0~15天做l次,一般做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