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感冒
【病因病机】
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外邪有偏寒、偏热的差异,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寒;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失司,肺失清肃。感冒虽以风邪多见。但季节不同,多夹时气或非时之气,故临床以风寒、风热多见,又有夹湿、夹暑之兼证。
【辨证】
主症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脉浮。
兼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咳嗽流涕,痰液清稀,头痛,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涕浊,咳嗽,痰稠或黄,咽喉肿痛,口渴,头痛昏胀,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感冒;夹湿则头痛如裹,胸闷纳呆;夹暑则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风解表。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列缺 合谷 大椎 太阳 风池
配穴 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风热感冒者,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气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夹湿者,加阴陵泉;夹暑者,加委中。
操作 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刺络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方义 太阴、阳明为表里经,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之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可疏散风邪以解表,与太阳相配又可清利头目。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穴,毫针刺。
(2)拔罐法 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留罐l5分钟,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3)刺络拔罐法 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拔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消毒局部。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