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肠
【部位】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
【主治】腹泻、便秘、咳嗽、牙痛、痤疮。
25.膀胱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
【主治】膀胱炎、遗尿、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
26.肾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l0区。
【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遗尿、遗精、阳痿、早泄、哮喘、月经不调。
27.胰胆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1区。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急性胰腺炎。
28.肝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l2区。
【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近视、单纯性青光眼。
29.艇中
【部位】在小肠区与肾区之间,9口耳甲6、10区交界处。
【主治】腹痛、腹胀、胆道蛔虫症。
30.脾
【部位】在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l3区。
【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白带过多、内耳性眩晕。
31.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32.气管
【部位】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即耳甲16区。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33.肺
【部位】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l4区。
【主治】咳嗽、胸闷、声音嘶哑、皮肤瘙痒症、荨麻疹、便秘、戒断综合征。
34.三焦
【部位】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即耳甲17区。
【主治】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疼痛。
35.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l8区。
【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间日疟、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症。
36.舌
【部位】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即耳垂2区。
【主治】舌炎、口腔炎。
37.垂前
【部位】在耳垂正面前中部,即耳垂4区。
【主治】神经衰弱、牙痛。
38.眼
【部位】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
【主治】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近视。
39.内耳
【部位】在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
【主治】内耳性眩晕症、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炎。
40.面颊
【部位】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即耳垂5、6区交界处。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面肌痉挛、腮腺炎。
41.扁桃体
【部位】在耳垂正面下部,即耳垂7、8、9区。
【主治】扁桃体炎、咽炎。
42.耳背心
【部位】在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
【主治】心悸、失眠、多梦。
43.耳背肾
【部位】在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
【主治】头痛、头晕、神经衰弱。
44.耳背沟
【部位】在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
【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症。
45.耳迷根
【部位】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腹痛、腹泻、鼻塞、心动过速。
二、临床选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选穴 当机体患病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目病取“眼”穴等。
2.按脏腑辨证选穴 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
3.按经络辨证选穴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
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 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 “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等。
5.按临床经验选穴 如“神门”穴有较明显的止痛镇静作用,“耳尖”穴有较好的退热降压效果,“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等。